“脑袋”两个字在一起读时袋是轻声还是四声?

如题所述

“脑袋”两个字在一起读时袋是轻声。

脑袋 [ nǎo dai ] 

犹脑筋。

详细释义

1、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乾撞杀 郑恒 那村厮!牙关紧,气堵了咽喉;脑袋裂,血污了阶址。”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我但有些卧枕着牀脑袋疼,他委实却也心内惊。”

2、犹脑筋。

茅盾 《喜剧》:“他的衣袋里已经没有四个铜子,他的脑袋里却装满了疑问。”参见“ 脑筋 ”。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脑壳 [ nǎo ké ] 

头(tóu)

二、头颅 [ tóu lú ] 

1、亦作“ 头卢 ”。骷髅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 鲍彪 注:“颅,首骨。”《汉书·武五子传赞》:“暴骨 长城 之下,头卢相属於道。” 颜师古 注:“卢,頟骨也。” 清 阎尔梅 《题剑阁》诗:“徧地头颅生鬼火,空村瓦砾绝人烟。”

2、脑袋。

《后汉书·袁绍传》:“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 宋 贺铸 《题汉阳招真亭》诗:“玄津炼出太阳酥,丰茸胎发蒙头颅。”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一:“吾二人头颅,傥再落幺么手,如国体何?” 何香凝 《回忆廖仲恺》一:“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 中华 史上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7

脑袋难道还要配合头的图????轻声。意思是(1)头(tóu)。(2)脑筋。

拼音是【nǎo dai】,单独袋字,读四声。

1、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2、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3、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 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4、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5、有规律的轻声词:

1)助词轻读.如: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都要轻读。

2)趋向动词轻读。如:“流出来、走过来、下去、上面”等。

3)语气词轻读。如“呢、吗、啊、吧”等。

4)双音单纯词。如:葡萄、萝卜、石榴。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5)重叠词。如:看看、试试、哥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6)区别词性。如:“大意”本是名词,如果“意”轻读了,就成了动词。“报告”本是名词,“告”轻读了,词就成了动词。

7)区别词义。如:“老子”是古代的一人名。“老子”中“子”轻读,就成了“父亲”了。

8)名词后缀带“子、儿、头、们、么”等的词中词缀读轻声;例:木头,石头,孩子,窗子。

9)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例:哥哥,妈妈,走走,看看、星星、说说。

10)方位词读轻声;例:头上,坐下,里头、地上、灯下、屋里、外面。

11)大多数联绵词的后一个章节。如:萝卜、葡萄、玻璃、喇叭、吩咐、模糊、伶俐、犹豫、唠叨、哆嗦、糊涂、马虎、苗条、篱笆等。

12)个别固定词组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衣服,云彩,太阳,豆腐,马虎,耳朵,机灵,爱人、白天、报酬、别扭、部分、柴火、长处、凑合、答应、打扮、道理、东西、队伍、多么、耳朵、反正、废物、风筝、奉承、告诉、工夫、故事、规矩、核桃、黄瓜、活泼、伙计、机灵、价钱、讲究、教训、结实、近便、精神、客气、快活、宽敞、困难、阔气、老实、累赘、厉害、力气、麻烦、买卖、眉目、棉花、明白、名堂、那里、那么、男人、脑袋、能耐、女婿、暖和、便宜、俏皮、亲家、热门、认识、身份、什么、收成、忠实、态度、头发、挖苦、希罕、喜欢、先生、小气、要么、钥匙、意见、运动、扎实、知道、主意、时候、见过、看见、姑娘、朋友、尾巴、早晨、听见月亮、故事、属相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