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是谁发明的?

如题所述

王永民1983年8 月,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电脑汉子输入方案通过了技术鉴定,一项被誉为 “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电脑技术——“五笔字型”诞生了,举世称难的汉字进入电脑的世界难题终于迎韧而解,古老的汉字首次突破了每分钟输入电脑百字大关。汉字走进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在现代化建设中开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王永民(1943— )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特别爱思考,爱制作。十年来他做过脱胚机、捕鼠器、小火车、小飞机等,还为母亲改造纺车。他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就说过:“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把中国人的头像印在课本上?”1962年他以南阳地区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学系。王永民是从1978年开始研究中文电脑输入技术的。当时数以万计的方块汉字在计算机面前陷入了困境。汉字不能高效地输入电子计算机,中国就将被挡在信息时代的大门之外。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美国IBM耗资6500万美元研究数年而没有成果,使得这项研究成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王永民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情,开始了艰难的研究工作。他不顾多种疾病缠身,奋战五个春秋,把甲骨文、《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新华字典》中的数以万计的汉字逐个进行分析解剖,抄写了12万张卡片,利用文字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优势,对汉字结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汉字形码设计三原理”,用巧妙的构思,首创25键4 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把千百年来庞杂无羁的汉字,第一次纳入科学的轨道,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仅仅使用25个键输入汉字,速度每分钟突破百字大关,使“汉字输入电脑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反了”。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但他没有满足。从1984年起,他又以十年不懈的努力,在发展完善五笔字型的同时,把这项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全国和世界转化为生产力。现在“五笔字型”获得了中、美、英三国专利,成为我国第一项出口美国的电脑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五笔字型”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每年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五笔字型”,以多学科之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25键 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 100字大关,获中、美、英三国专利。1983年后,又以十年之力推广普及五笔字型,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曾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1994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实业家”等称号。1988年 4月成为国务院命名的十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1993年当选为北京市十位杰出共产党员之一。1994年后陆续发明“95王码”、“阅读声译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1995年 8月赴美学习,1997年 5月回国。于1998年2月“十年磨一键”发明了我国第一个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文字,被专家评价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并通过鉴定。王永民现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王码电脑总公司总裁。
第2个回答  2014-04-28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教授于1983年依据形码设计三原理而发明的一个开创性汉字输入计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9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
第4个回答  2019-07-12
学五笔,我们上当了!!!
上当一:
根据电脑培训机构多年开展培训得到一些数据显示:学过五笔的95%—98%学员学不会。虽然有很多的学员学不会五笔,但是,电脑培训机构不改变培训其它更好的、几分钟就会的输入法。因为培训五笔要很长的时间去学,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合理”在打字培训上收费。如果培训的是几分钟就会的输入法,那么,他们就很难找到理由在打字的培训上收钱。
上当二:
培训老师一般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讲解五笔的打字规则,剩下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都是让我们自己在电脑上练习打五笔,最后是我们不管学会不学会五笔,反正这段时间没有学到其它更实用的电脑技术,而培训机构在打字培训上狠狠的“宰”了我们的钱。
上当三:
现在的电脑培训只培训86年版本的五笔,都不教我们最新版本的五笔。这样,我们学会了五笔,也只是学会了“古老”的技术。
上当四:
现在有不少的个人和组织都给五笔增加很多的功能,但是,在增加了拼音功能后,感觉这样的五笔怎么像是把大家引向拼音,作为过渡的输入法。这样的话,我们学过五笔后,最后还是改用拼音输入法。
上当五:
我们认为学会五笔后,就可以解决一些不知道读音汉字的打字问题,但是,最后往往是86年版本的五笔太不规则了,经常会出现无理码,结果是我们不会怎么拆分汉字,反而用拼音功能来查询汉字的五笔编码。大家有空可以去各个有问答问题的网站,关于五笔的最多的问题是:经常有人问“这个字五笔怎么拆?”,而且,很多字都是我们会读的常用字。提问者也是经常采用匿名方式不暴露自己的称呼来提问,这样的提问者可能多半是使用五笔很久的用户吧。
上当六:
我们认为学会五笔后,就可以随意的打出生僻字,结果发现:86年版本的五笔连常用的繁体字都打不出来,更不用说是生僻字了。比如:“你”字的偏旁是女的,86五笔打不出来,只好用拼音打了。
上当七:
我们认为五笔是最快的输入法,学过后发现:五笔不是最快的。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得那么快,笔画和拼音的速度都比五笔快。目前,最快的中文速度是每分钟550多个汉字,这个是拼音输入法创造的。五笔最快也就200多,都不到人家的一半。
上当八:
我们认为学会五笔后,打字速度会更快。练了几个月,发现都比不上我们原先使用的拼音输入法,有人“鼓励”我们,再练习几个月一定会超过。后来,我们的大部分都没有继续练习五笔,将就的用着;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五笔用户都不是打字高手,也比不过那些用拼音的。这时候,如果有人说我们速度慢,我们就说“我的某某同学或者同事用五笔速度几百几百。”来忽悠他们。我们的五笔可以不要速度,但是,一定要面子。
上当九:
我们认为学会五笔后,就可以成为电脑高手,后来发现,电脑高手是不用五笔的,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士,更不会去学五笔。因为要成为五笔高手,一定要花费一、两年以上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的浪费,所以,聪明的学生用同等时间去学更实用的计算机技能。开发五笔软件的程序员大部分都是用拼音的,怪不得拼音输入法发展得那么快,五笔的软件升级得那么慢。
上当十:
我们认为五笔是最规范的输入法。结果发现五笔为了避免重码,采用了不少的无理码。因此,国家教育部都不推崇五笔输入法,只不过是五笔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推广,当年的吹嘘文章满天飞,所以,让我们产生了错觉。
上当十一:
我们认为学会五笔后,就不会提笔忘字了。刚开始学五笔的时候,需要思考字形,但是,五笔的编码都是固定的,熟练后,打字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最后,我们跟拼音用户一样也出现了提笔忘字。
上当十二:
我们认为学会五笔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结果发现:用五笔要经常打字,如果几天不打字,可能速度就会慢下来;再过几天不打字,速度慢得很严重,都不到原来最快速度的一半;又再过几天不打字,就有很多的常用字都打不出来。没有办法,只好用拼音来打字或者查询五笔的汉字编码。这样的输入法学会了,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劳永“累”,还不如笔画输入法的好。笔画输入法几分钟就学会,是一劳永逸,会打所有的汉字,包括不知道读音的生僻字。
上当十三:
我们学会五笔后,往往会看不起用拼音的人,尤其是那些自己学会五笔的人,更是自己认为自己用五笔了不起。虽然五笔不是打字最快的,但是,眼光里只看到身边的打字慢的那些人,自己真的成为目光短浅和井底之蛙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还很容易傲慢。这个可能是跟我们天天练习五笔有关系,因为学五笔不需要什么聪明才智,只需要毅力,天天机械的练习打字,这样的机械练习很容易出现“手指灵活,大脑迟钝”,最后,学会了五笔,自己原先聪明的脑袋变迟钝了,目光也短浅了,也失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上当十四:
我们学会五笔后,自己的思想观念都出问题了。我们的很多人往往会看不起使用拼音的人,这样的心态是认为:“五笔难学难用,只有聪明人才学得会,用五笔的一定是聪明人”。五笔的难学难用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的很多人不去思考如何解决和改进,反而把难学难用的问题当成炫耀的资本,这样的人算得上聪明人吗?现在有很多用五笔的人打字速度比拼音还慢,但是,也坚持用五笔,为的就是面子。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出问题了。
上当十五:
我们学会五笔后,当碰到那些否定五笔的文章,我们都会说他们是学不会五笔才说五笔不好的,说他们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后来发现:没有几个人使用五笔超过10年,因为五笔很容易忘记,很多人学会五笔后,最后还是改用其它的输入法。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学五笔,浪费时间和精力。鲁迅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而那些写五笔不好的文章的作者往往都是曾经使用过五笔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