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指哪四空?七情六欲又是指哪些?五根清净指哪五根?

如题所述

凡人说的七情六欲,是从佛经来的。
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七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叫"六欲",是凡夫对异性具有的六种愿望。七情六欲源自人的动物性,动物是纯功利的,是唯好处是图的,逐利是它们的本能。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以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势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根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看,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感情表现或心理运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异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冲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沉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进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年龄.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看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以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势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础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愿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础的生理请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本的基本,是人人皆有的天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根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

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 佛教把一切物资现象(色法)回纳为四种基础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热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如清?李斗《扬州画航录?虹桥录上》:“六十岁来一梦轻,飘然四大御风轻。”后因称看破红尘,身无挂念的超脱态度为“四大皆空”。如《水浒后传》第三一回:“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

1.【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
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
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
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
名为根。’

六根中前五根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
之一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为意
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七末那识为意根。

2.【六根清净】
打消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
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雪白也。由
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
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 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2
地 水 火 风 喜、怒、哀、乐、爱、恶、欲。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第2个回答  2014-03-02
【四大种】四大是地、水、火、风,因他们周遍于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大”,又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所以叫做“种”。
 空是指他的体性空。 【七情
  喜。怒。忧。惧。爱。憎。欲(情者。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六欲】 (名数)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此六法能起人之贪欲心,故称欲。见智度论二十一。【五根】
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