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 节选翻译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以文采见知。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后而起,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
昉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奉禄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即日便尽。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于色,车服亦不鲜明。
出为义兴太守。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于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昉不事生产,至乃无室宅。时或讥其多乞贷,亦随复散之亲故。东海王僧孺尝论之,以为“昉乐人之乐,忧人之忧,虚往实归,忘贫去吝,行可以厉风俗,义可以厚人伦,能使贪夫不取,懦夫有立”。其见重如此
请逐字逐句的翻译,谢谢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博兴东南)人。任昉对父母及其孝顺,每次伺候得病的父母,睡觉从不脱衣服(时刻准备起来),说话时眼泪一起流下来,汤药、饮食一定要先亲自品尝(试探热冷)。被推荐为兖州秀才,任命为太学博士,因为文才被世人了解。永明(南北朝齐武帝年号)初期,卫将军王俭担任丹阳尹(官职名),聘请任昉为主簿(官职名)。王俭每次见到任昉的文章,必定多次夸奖,认为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后来任昉因为父亲去世辞官,痛哭以至于眼中流血,如此三年,拄着拐杖才能起来,任昉一向身体强壮,腰带很长,守孝完毕后让人都认不出来了。

任昉奉养叔父、叔母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侍奉哥哥嫂嫂非常恭敬小心。亲戚贫困,他一直供养接济他们。所得的薪水,四处馈赠,都分散给了亲属、亲戚,当天就用光了。生性通达洒脱,不讲究着装打扮,喜怒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车马服饰也不鲜明出众。

调出京度担任义兴太守。当地的人生孩子却不抚养,任昉严厉申明法律,(生子不养)和杀人同罪。对待怀孕的人,提供钱财用度,受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任上所得的公田、俸禄共八百多石(用粮食计算),任昉分成五份分给下级,剩下的全部资助别人(原,通援,援助),儿女、妻妾只吃麦子而已。

又调任为新安太守,在任上不修边幅,普通人一样拄着拐杖,在乡间、城里徒步行走。(见到)有人纠纷、打官司的,就地裁决处理。他做官清廉节俭,下级官吏在他面前都很随便。在任上去世,遗产只有桃花米二十石,家人没有能力办丧事。他遗言说不许家人拿新安郡的一件东西回京城。任昉家里不置产业,以至于没有宅屋府第。当时有人嘲笑他经常借贷,借贷来的钱也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东海(地名)人王僧孺曾经评论他,认为“任昉以别人快乐为乐,以别人忧愁而忧,不带家产上任,赢得百姓敬仰回来,不顾贫穷,抛去吝啬的性格,他的行为可以激励当地风俗,他的气节可以教化人伦关系,能让贪婪的人不贪图钱财,让怯懦的人有自立的勇气”。任昉被推崇,达到了这种地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8
s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