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物进人胎体后易引起胎儿中毒?

如题所述

‍‍

孕前及孕期的用药原则是:准备怀孕的妇女和育龄未避孕的女性,当月经过期时应想到有怀孕的可能。此时如有不适,应慎重用药。一般来说,用药时间越早,持续用药时间越长,用药剂量越大,对胎儿的影响也越大。原则上孕早期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由于各种原因必须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那些对胎儿没有影响或影响小的药物。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绝不选择多种药;多用中药,少用西药。如果出现严重合并症,不治疗会危及生命时,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即使用药对胎儿有害,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合理用药,然后再考虑是否应终止妊娠。医学上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毒性作用,将其分成5大类。其中A类和B类药物,对胎儿未见有明显的的致畸和毒性作用,属于这类的药物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E、一些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红霉素类药膏等、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如“百服宁”、泰诺林等等;C类药物,经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有一定的致畸作用,但在人类因为无对照试验,在怀孕期间应该谨慎使用的,属于这类的药物有很多,如雷米封、利福平、庆大霉素、心律平以及阿斯匹林等等;D类和X类药物,在动物实验和人类均有明确的致畸作用,这类药物尤其是X类药物,在怀孕期间应绝对忌用,属于这类药物的有抗肿瘤药、性激素类药物或避孕药、以及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4
‍‍

一般弱酸、弱碱性药易于通过;脂溶性大的药易通过;相对分子质量600 以下的药易通过,而相对分子质量1000 以上时则通过困难;给药量大时,由于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的浓度增多,脂溶性低的一些药也能通过胎盘;随着妊娠时间延长,绒毛表面积增加,膜厚度下降,药的通透性也可增加。进人胎儿体内的药,大部分要经过肝脏的首过作用,也会有较多的代谢损失;进人胎儿静脉中的药,在流动到胎儿各组织器官时,吃的食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胎儿的营养也全靠妈妈的饮食,所以肯定是对胎儿有影响的,进食不多,影响可能不大,坏了的食物也不会因此造成胎儿畸形,只是这两天的营养跟不上了。需要给孕妇用药,用阿莫西灵吧,多喝点水,想吐就吐了。

‍‍
第2个回答  2018-01-04
‍‍

有一些药物的确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某些药物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会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比如:阿斯匹林可使胎儿骨骼畸形;眠尔通会导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四环素可引起胎儿骨骼畸形和乳牙变黄;大黄可引起流产;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均可损害胎儿听神精和肾脏功能;有些磺胺类药物也可造成黄疸加重;激素类药物可诱发畸形。上述这些药物之所以对胎儿造成直接损害,是因为母亲服药后,药物可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其浓度与母血中的浓度一样,并分布到胎儿全身,而胎儿肝脏没有解毒能力,只是酶系统起作用,所以胎儿经受不住致畸药物的袭击,特别是妊娠早期更为严重。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