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什么学历啊,曾经就读于什么学校?

如题所述

鲁迅的学历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曾经就读的学校有三味书屋、南京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日本弘文学院、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的求学经历:

光绪十八年(1892年),鲁迅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扩展资料

鲁迅的个人作品:

一、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二、杂文集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

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

三、学术专著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第二年二月,鲁迅公派赴日留学。鲁迅上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顶多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即使毕业了,也是“有学历,无学位”。但他在仙台只读了两年就退学了,因而没能拿到这个“大专”文凭。

  回到东京后,鲁迅就再也没有进过正式的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家自修德文。其间,和许寿裳等人听过章太炎的文学课,与乃弟合编了一本书叫《域外小说集》。这本书虽然是书商操作,“二渠道发行”,但在东京只卖出四十一本,其中一本还是许寿裳买的。

  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大专肄业生,回国后却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几所大学的讲师,这让今天的学者、教授很不理解,甚至很不服气。我就亲耳听到一些学者说,鲁迅的学问不怎么样,你看当时他的弟弟都已经是教授了,而他还只是一个讲师。其实他们不知道,当时北大规定,校外兼职的最高只能聘为讲师,不能聘为教授,而鲁迅当时的“正式单位”是教育部。后来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职以后,自然就升为教授了,虽然他自己未必像后来的冬烘先生们一样看重这名号。

  也有人说,鲁迅靠的是实力,即作品,而不是靠学历当教授的。好,你承认一个人可以不靠学历而靠自己的作品当教授,但问题是,鲁迅的作品放到今天能不能评职称?早年的《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虽然是“纯学术”的,但文前没有内容摘要和一大堆关键词,文后没有一长串注释,这样的文章能不能算数?符合不符合“学术规范”?即使算数,这些文章发表在河南留日学生办的《河南》杂志上,这样的期刊算“核心期刊”还是“权威期刊”、“重要期刊”?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地级、区县级?还有一个问题,杂文能不能评职称?如果能,像《说胡须》、《论“他妈的”》、《寡妇主义》这些鲁迅杂文里的名篇怎么打分?如果不能,那么鲁迅倾半生精力写下的这些东西又怎么反过来成为后来的“鲁研家”晋职的资本?我敢说,鲁迅的作品放到今天,除了翻译著作和《中国小说史》外,其他作品,如小说、散文之类,对一个文学史教授来说压根就不能送审。但大家记住,鲁迅在被聘为北大讲师之前,几乎所有的翻译作品和《中国小说史》都还没有出版,《中国小说史》最初就是在北大授课时的讲义。至于那本“二渠道发行”的《域外小说集》就更麻烦,因没有书号,属境外非法出版物,拿到今天的评审会上恐怕不但不能评职称,反而会被没收、罚款,甚至举报到有关部门“法办”也说不定。

  也有人说,一件作品或一本书的意义不在它发表的媒介,而要看它本身的价值,但问题是这个“价值”由谁来掌握?怎么掌握?在一个以培养接班人为目标的教育体制里,这个“价值”如何体现它的公正性和真理性?依我看,鲁迅成就的取得固然与当时用人制度的宽松、出版和言论的相对自由有关,但也与鲁迅自觉地远离“主流”,远离“正统”,甘当“小卒”的人生选择有关。就像我们不能要求今之学者全部卷起铺盖,赁屋买米,自由撰稿一样,我们也不能要求鲁迅从早到晚不吃不喝,降妖除魔。但是如果我们要求一个时代为自称“知识分子”的人保持一种独立的批判态度,应该不算过分吧?但环顾左右,对那些自命不凡的学者教授,这个要求恐怕也过高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10
我们知道,鲁迅没有受过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教育,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私塾里度过的,后于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当时这座海军学堂大概顶多相当于现在的中专一级吧,但鲁迅在水师学堂前后只有七个月就退学了。这年底,他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制为三年。前半期学的差不多都是现在的中学课程:数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等。后半期加了一些入门性的矿物学和地质学的专业课,至1901年末正式毕业。这是鲁迅平生得到的最完整也是最高的文凭,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类的学历
第3个回答  2021-03-13
鲁迅的学历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曾经就读的学校有三味书屋、南京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日本弘文学院、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的求学经历:
光绪十八年(1892年),鲁迅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第4个回答  2020-04-23
我们知道,鲁迅没有受过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教育,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私塾里度过的,后于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当时这座海军学堂大概顶多相当于现在的中专一级吧,但鲁迅在水师学堂前后只有七个月就退学了。这年底,他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制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