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那么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吗?

如题所述

近年来很少人公开讨论中国人口问题。邵力子先生曾经提出避孕的主张,也主要是从“母亲们的身心健康”、“青年们的幸福生活”等方面立论。我是赞同这一主张的。但我认为,既然提出避孕问题,便不能不涉及中国人口问题。

其实,中国人口问题是可以公开讨论的。18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学者马尔萨斯,提出了一套反动的人口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辩护。马克思对这种理论及时地给予了深刻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与一般人口问题,究竟不是一回事。他的人口理论诚然涉及人口问题,但不能说,凡是谈人口问题就是马尔萨斯的反动人口理论。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不忽视人口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中国人口问题没理由不可公开讨论。

人口问题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有密切联系。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的人口,应当包含在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中。人口与劳动力数量计划有联系,劳动力数量计划又与一切生产计划有联系,要搞好这中间的比例关系。人口与粮食、油、盐、布等消费品供应计划有联系,消费品供应计划又与工资、价格等计划有联系,也要搞好这中间的比例关系。人口与住宅、学校、医药卫生、公用事业(如城市交通、水、电)等居民社会文化设施计划有联系,也要搞好这中间的比例关系。各地区之间总是有人口迁移的,也必须配合生产配置计划搞好有关的各种比例关系。总之,人口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各方面,都应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如果不这样,整个国民经济都按比例发展,只留人口一个缺口,可以不按比例,放在计划之外,那么,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能说是真正统一完整的么?能够顺利执行吗?当然很难。

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现有的人口数量。其中男女各若干、老幼各若干、已婚未婚各若干、生育率死亡率各若干、不同文化程度的各若干等等,也都要弄清楚。这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口的情况时刻都在变化中。问题更在于:我们不只是要掌握现有的人口数量及其构成,而且要掌握今后1年、5年乃至10年的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因为计划总是预先制订的,其中长远计划更是预先5年、10年制订的。譬如制订长远计划时,就得把5年、10年后的人口与国民经济其他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大致规定好,否则到时就会发生问题。这就更不容易了。为此,我们便不能不大力研究现有人口数量及其构成,从中找出人口的具体发展趋势,并根据发展趋势加以预计。要预计的准确,必先充分研究。

在研究中国人口问题并制订人口计划时,不能不牵涉到人口政策。新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大力鼓励人口增加呢?还是不鼓励或适当约制人口增加呢?不论怎样,正确的答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首先应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并不怕人多。在资本主义国家,即使人口绝对数量不大,也存在着相对人口过剩问题,感到人口压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这种情形更严重。但在新中国,由于逐步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再没有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所以相对人口过剩的现象,也就会永被消灭。这里,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劳动力,也就多生产一份财富。社会工农业总产值,不但会随着人口增长而增长,而且会增长得更快一些。因而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逐步有所提高。

今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等等,人民生活水平比以往还可能提高得快些。今后更不会感到什么人口压力。

或者有人说,由于工农业生产中机械化范围的日益扩大,将逐步替代更多的劳动力,而中国人口数量既多,增长又快,怕迟早要造成严重的失业现象。也有人从其他方面提出同类问题。这近乎杞人忧天。随着机械化范围的日益扩大,无疑将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而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机械化而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也不是什么失业问题或劳动力过剩问题。这正可使人们逐步摆脱繁重的劳动,即逐步缩短工作时间。苏联不是正在逐步采取这类缩短工作时间的措施吗?到将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要从繁重劳动中得到完全解放,而使劳动反过来变成人生第一需要。这正是我们闹革命、搞建设的目的。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及相对人口过剩问题,试问怎可以相提并论?

但是,无论怎样,社会主义制度下虽不怕人口多、增长快,却并不等于一定非要大大增加人口不可。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生产力就不能够得到发展。在人口较少的地区,人口愈增长,社会生产的发展愈快。但是,也不能反过来说,任何情况下,人口的增加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我国已经有6亿人口,这就是说,无论在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丰富的潜力。依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来看,我国不但没有必要再鼓励人口增加,而且目前应当适当地降低过高的人口增长率。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人及其需要居于崇高的地位。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保证最大限度地发展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社会主义生产本身,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生产越高涨,生活越改善,否则就谈不到改善。生产好比水,生活好比船,要水涨才能船高。但是,手段究竟从属于目的,不可把车放在马前。

这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其增产途径,是不能不考虑的。凡生产都离不开人及其劳动。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从人及其劳动看,增产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劳动力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数量增加10倍时,则生产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同样,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时,则生产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此外再没有第三个途径。问题只在于,社会主义生产究竟应采取其中哪一个途径?

马克思说:“人类自第一日出现在地球舞台上以来,一直到现今,每一日,都不能不在生产以前,并且在生产之中,有所消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劳动的义务,同时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二者更是统一不可分的。

斯大林曾经提出一个考察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原则或标准,值得我们特别重视。他说:“在考察一国工业的经济实力时,不要单看一般工业出产量,不顾及国内人口多少,而是要注意到工业出产量与国内每人消费额间的对比情形。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分配时落到每人份上的工业出产品愈多,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愈高,反过来说,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分配时落到每人份上的工业出产品愈少,这个国家和它的工业的经济实力也愈低。”

于是问题便很清楚了。在上述两个增产途径中,假定劳动生产率不提高,单单增加了劳动力数量,这样社会总产量虽然增加了,但每人平均分得的产品数量,却半点不会增加。四被二除得二,六被三除还是得二。这当然不能标志一国经济实力的高涨,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假定劳动力数量不增长,单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则结果完全不同,社会总产量增加了,每个人平均分得的产品数量也增加了。四被二除得二,六被二除得三。这才标志一国经济实力的高涨,也才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需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产途径。

既然如此,可见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来看,我国目前完全没有增加劳动力的必要,也没有增加人口的必要。只要我们能够不断高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我们进人“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时间,绝对不会因为少增加一个人而迟延半分钟。

同时必须附带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口过多,增长又快,甚至也会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从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起一定的不良影响。譬如说,劳动生产率与每人所掌握的机器设备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每人所掌握的机器设备数量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低;否则就越高。在新中国,每人所掌握的机器设备数量,无疑是会增加的,是会不断高速度增加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会不断增加机器设备总产量。但在机器设备总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如果人口及劳动数量有所增长,那么,每人平均分配并掌握的机器设备数量,岂不是就会相对的增加得慢些吗?每人的劳动生产率,岂不是也会因此相对地提高得慢些吗?

又譬如说,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土地等等)有关系,尤其农业劳动生产率如此。马克思说:“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与自然条件分不开的,并且适合于劳动的生产率,同量劳动会表现为多量的或少量的生产物或使用价值。”中国的土地面积已经客观地确定了。其中比较肥沃的土地更有限度。我们对于现有土地当然会不断加以改进,提高其生产率。这种改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是不可限量的。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样也会不断加速提高。可是,在任何时期的一定条件下,在这同一土地面积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总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就是说,在有了足够的劳动力数量以后,如果再加多,将越要利用较次等的土地,因而他们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也不能不相对地减慢一些。

在过渡时期,由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生产条件太差,一时不可能完全改变过来,所以人口过多,增长又快的现象,对于劳动生产率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还要起更多的不良影响。

总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不但要求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要求我们能以最高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也以最高速度提高生活水平。为了争取这个最高速度,我们有必要适当约制人口的增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9
人口是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粮食问题,所以我们只能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人口问题,不过我国人口现在还在可承担范围内
第2个回答  2014-02-19
一方面能提供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会使社会压力过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