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忙翻译下这几句文言文,谢谢了!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上面那些是什么意思?到底怎么服用?

全文出自http://203.171.238.66:8080/bbs/viewthread.php?tid=323&extra=page%3D1
谢谢好心人解答!

1、“服已须臾,啜热稀粥”:
其中“须臾”一词在《伤寒论》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中被解释为“很短的时间”。其实,这一解释并不确切。先温服桂枝汤,然后过很短的时间,再喝热稀粥。
其意义在于:助汗以祛外邪

2、“中焦”:
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难经·荣卫三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虞庶 注:“中焦,乃脾胃也。”

3、“外邪”
1.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2.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4、“营卫”
中医指血气之作用

5、“腠理”
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6、“病瘥”
病愈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先温服桂枝汤,然后过很短的时间(40分钟),再喝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脾胃,不但易为酿汗,更可感到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快速散去而不再回来。大概一个小时,让它避风助汗。等到全身感到蛰的慌,好像出汗的时候,就说明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气血和谐,皮肤肌肉也紧凑有劲了,这就是比较好的状态。若一服汗出,病好了,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再服的时候就增加剂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9
用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它的药谈汁,适合温水温度服用。喝后片刻,喝点惹稀粥。用水谷(粥)的营养,滋润中焦(滋润你身体)。

不全翻译了,我给你翻译步骤吧

药煎成取汁-----凉凉喝(温开水温度)-----片刻后喝粥-----等到身体有感应了,出毛毛汗了,就是有效果了。病好了,不用吃了,不好,继续喝,2,3次就好了。禁吃生冷粘稠,酒肉臭恶(有刺激的东西都别吃,别吃冷,生等等)还不可以洗澡。O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