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赢得“七绝圣手”美称的诗人是谁?

如题所述

曾赢得“七绝圣手”美称的诗人是王昌龄

作为气魄雄伟,手法细腻的七绝圣手王昌龄,他则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善于揭露征戊者的内心世界,他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了战士的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开元、天宝时代是唐帝国的全盛时期。这时的疆域,西边一直到葱岭以西,王门关外,古称西域,唐王朝在这个地区设置了安西大都护府,现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苏联境内的一部分地方,都在管辖之内,这一带是唐王朝和吐蕃族争夺最激烈的地区,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唐王朝派大批部队在这里戊守,并设备“神威军”,王昌龄的《从军行》与《出塞》这两组七绝,正是以这一广大地区为背景,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从各个不同角度刻画了战士们变化的、矛盾的心理状态。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于还。” ——《从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 ——《出塞》

这是诗人在歌唱当时的戊边战士,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当他们奋勇迎战时,他们乐观振奋,精神是昂扬的,决心血战到底,也“不教胡马过阴山”。表现出了戊边战士誓与祖国共存亡的英雄气慨。然而,诗人并没有把战斗的生活写成浮浅的乐观。却指出了环境的艰苦。青海,这个荒漠的草原是这样的昏暗,王门关又距这里那样遥远。环境是这样艰苦,而戊边战士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信念。这样写来,诗句就更加充满了豪情,从而表现出了戊边战士那种坚强的信念和无比英雄的气慨。

但是,征战生活并不只是这一面,王昌龄的边塞诗更多的是写战士们征战前后的不幸及战士们长期戊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为他们呼吁,为他们申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墓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器龙荒”(从军行)就是为那些征战沙场,死无葬身之地,露骨荒野的士兵们鸣不平。而“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寄陶副史)则又是在为那些“功勋多被黜”(塞下曲)的将士们申诉,当他写到征戊者的离恨乡愁时,更是笔触温,缠绵。真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些诗作多用景物渲染情感,极为委婉动人。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之一)一诗中,诗人用融景入情的手法,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然而诗人在这里却没有直接地去写远方征人对妻子的怀念,而是翻过来写了身居金闺中的妻子对远征、亲人的深深怀念,不过是用意婉转罢了。这种“反衬”手法收到“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靓影如竿乃妙”的艺术效果。而在另一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秋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中,诗人则抓住守卫边塞的军士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用隔情入景的手法,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从而使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上的苦闷无聊,在人们的眼底跃然活现出来了,诗人这种情中景,景中情的手法,又收到了“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效果,实在不愧为高超的手笔。

王昌龄诗歌的另一方面内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妇女的生活,他笔下的少女、少妇多是柔情脉脉,纯洁天真的,有名的《采莲曲》、《浣纱女》两首就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妇女们在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相约到池中采莲,到溪边浣纱的动人情景。你看他们身着漂亮的衣服。(荷叶罗裙一色裁)天真地在池中互相追逐、戏闹(乱入池中看不见),竟到了“争弄莲舟水湿衣”的程度,由于莲花的艳美和少女少妇们聚集一起的欢乐,她们甚至连回家都忘记了,(采罢江头月送归),很晚才回去,真是欢快极了。王昌龄的这些诗,正象他所描绘的这些天真烂漫的少女一样,不假修饰、姿致天成,读来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

我们从《闺怨》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处在封建道德观念统治底下,连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敢吐露半点的封建时代的妇女,是表示同情的。但是诗人并没有把这种感情正面地说出来,而是通过这个深闺少妇在翠楼上的形象,和她“忽见陌头杨柳色”而“悔叫夫婿觅封侯”的这一刹那的感情迸发,巧妙地抒发了对她们的同情。

同时,王昌龄还用另一种色调描写了宫里妇女的遭遇与心境。在封建社会里,那些与世隔绝的深宫妇女的遭遇与命运是不同的,得宠者,尊荣娇贵,失宠者,悲伤惆怅。真可谓:一面是“平阳歌舞新承宠,帝外春寒赐锦”(春宫曲)的“江罗帐里不胜情(《长信秋词之五》)”的无限欢乐;一面却是“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秋漏长”(《长信秋词之一》)的“空悬明月待君山”(《西宫秋怨》)的不尽愁苦,王昌龄正是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微感觉中,提示了宫女们悠长而深刻的内心痛苦,“奉帚平时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和“真成薄命久相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长信秋词》)两首诗里的寒鸦背上带来昭阳日影,梦后西宫夜宴的灯火,都交织着宫女们的希望和失望的心情。这里诗人以凄惋的笔触,为那些被剥夺了幸福与青春的妇女写出了她们自己无处诉说的哀悉与幽恨,深刻地提示了统治者的残酷罪行,所以我们说他的“宫词”的基调是哀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9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王昌龄 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19
唐代诗人王昌龄
第3个回答  2014-01-19
王昌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