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平台 海上出油

如题所述

一、海上第一座试验采油平台

渤海海1井在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见油气后,陆续又钻了3口斜井。证实此断背斜构造圈闭面积4.6km2,幅度150m,具有一定的油气量。于是,在原来1号固定钻井平台基础上,经过设计和设备的补充、改造工作,建成了1号试验采油平台。

海1井和海1-2井井位属两个断块,两井虽然相距324m,但却在明化镇组下段不同层位获得油流,并且在油层产能和流体性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可见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两断块都属于下生上储油藏,投产后,当年采油1963t,到1967年年底累计产油2.01×104t,从此开始了我国海上生产原油的历史。

后来,由于含油构造产量低、含水量高,加之平台腐蚀严重而报废。

二、海四油田的开发

海四油田具多套含油层系,且差别比较大:明化镇组下段储层是一套不稳定的曲流河道沉积;馆陶组储层是一套辫状河道沉积;沙河街组二段储层以中细砂岩为主,属三角洲沉积。油藏类型比较复杂:明化镇组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边、底水油藏,既有水驱层状油藏,也有部分水驱加溶解气驱及溶解气驱岩性油藏;馆陶组为具有边、底水的构造油藏;沙河街组一段为岩性圈闭的透镜状油藏;沙河街组二段为岩性圈闭层状油藏。油田具有多油水系统,各小层油、气、水分布很不一致。

在钻8口评价井中,1974年海4-6井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上段合试,获日产千吨的高产油流,至1974年10月海四井组全部完钻。1975年7月四号采油平台投产,初期日产油348t。后来由于馆陶组和沙河街组油层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幅度大,先后对油井采取了封堵水层、补射新层等措施。最后由于腐蚀严重,1983年封井弃平台,共生产8年,累计采油45×104t,采出程度仅5.3%。

1974年8~11月,在海4井南部再钻4口探井,只在海10井发现明化镇组油层,于是在两井之间建成七号生产平台,布井8口,于1976年6月完钻。七号平台于1977年5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55t。半年后由于明化镇组油层地层能量不足,造成压力、产量快速下降,采用了上抽等措施,以维持油井正常生产。最后由于平台腐蚀严重,于1985年封井弃平台,共生产8年,累计采油15×104,采出程度仅5.2%。

1977年计算了油田探明储量为845×104t。

1997年重新复算了储量,为1140×104t,比1977年增加了286×104t。于1997年12月再次投产,正常生产井6口,初期日产油444t。到2001年已生产3年,累计产油40×104t,采油速度达到0.92%,油田综合含水56.3%,前后两次累计采油84×104t,总采出程度达到9.82%。

三、埕北油田试采

1972年11月,于渤海西部海域的埕北低凸起西高点水深16m处钻预探井海7井,完钻井深2502m,完钻层位为中生界凝灰质砂岩。钻井在下第三系东营组中钻遇20m油层,经测试折算日产原油96m3,由此发现了埕北油田。

1975年5月,于发现井之东部钻海16井,由于距离太远而落入水区;同年在海7井东南162m处建六号试采平台,至1976年11月共完钻9口试采井,主要开采东高点东营组下部主力油层。

六号试采平台于1977年底投入试采,当时有喷采油井5口、机采油井3口,平均单井日产油47t。到1981年10月封井结束试采,共生产了46个月,累计采油40×104t,平均采油速度0.5%,采出程度1.92%,封井时综合含水率10%。

总结埕北油田近4年试采动态,有如下三点认识。

a.埕北油田开发基本条件具备,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油田生产近4年,弹性产率不断增加,地层压力缓慢下降,油藏水浸量不断增加,说明油藏具备活跃的边水能量,并且补给迅速和充足。投产初期生产井均能自喷,初期产能极低,通过实施防砂、挤油、堵水、下泵抽等措施,油井产能有所提高,平均单井产能超过40t/d,表明生产井可以建立起一定的产能。通过试采查明了油田特点,掌握了油田生产基本动态,对油田有了客观、真实的认识。1979年,用容积法计算了油田探明储量,为2084×104t,可采储量416×104t,这是开发埕北油田的物质基础。

b.解决好试采中暴露出的问题,是高效开发油田的关键。试采中靠近气顶的油井,由于得不到边水能量的补充,当地层压力下降时,气顶膨胀造成气窜;处于油水过渡带的5口采油井,其中有4口先后见水,平均月含水上升1.2%。主要原因是射孔底界距油水界面比较近,一般1~3.5m;试采中油层出砂比较严重。上述问题通过当前的技术手段是可以解决的。

c.为进一步落实油田含油面积,掌握油层纵、横向变化规律,于1979年在构造西高点及其北翼钻井两口,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开发地震采集工作,并编制了精细的构造图,为1979年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四、解剖古潜山油藏

1976年,在石臼坨隆起东延的428西高点,钻探井渤中5井于侏罗系及第三系中见油气显示。同年9月,在侏罗纪火山岩含油井段用20mm油嘴测试,获日产原油334t,从而发现428西油田。

1977年,在渤中5井西北300m处建八号钻井平台,钻井12口。其中,仅在侏罗系火山岩中探明储量为105×104t。

在对潜山解剖工作中,曾在开采初期对2口低产、低渗的火山岩井,采用标准酸化配方解堵提渗措施,1口井下水力活塞泵机采及补层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主要是油层能量太低所致。

1981年,侏罗系火山岩油藏投入开发,采用衰竭式天然能量开采,由于能量严重不足,其开采特点呈现出油层压降大、产量迅速递减、采出程度低的趋势。到1985年8月封井时,累计产油7×104t,最终采出程度仅为6.5%。

五、海上有产量

本阶段截止于1978年12月底。北起渤海,南到莺歌海,总共钻井124口(其中探井70口),有83口井见到油气或显示(包括见油气流井33口、有油气层井13口、见油气显示井37口),占总井数的近70%;做地震逾26×104km;发现含油气构造16个,油气田5个;获得各类石油储量1×108t,天然气储量21×108m3;海洋年产油近17×104t,阶段累计产油近48×104t。各海区详细情况见表1-1和图1-2。

表1-1 中国海域第一阶段勘探工作及主要成果表

当然,本阶段在渤海中、西部和北部湾发现的油田都是小油田,一般用简易生产平台生产。油田的产量大部分是试采产量,一方面正式开采的油田设施还有待研制;另一方面也要摸清地下油田的情况,才能正式开采。

图1-2 1967~1978年投产油气田及年产油量柱状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