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之富”在明代并不是指财富众多,而是形容藏书丰富,这是从何说起?

如题所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朝代中,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对外贸易活跃。

很多学者指出,在晚明时期,从世界各地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3亿两!这是十分庞大的一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时国库的白银储量,但是,即使是如此,晚明政府还是陷入财政危机,很快灭亡!

那么晚明时期是否真的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如此之高的利润呢!如果是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庞大的帝国在高额的收入下仍然入不敷出而走向灭亡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明朝的收支情况。明初时期,政府规定的货币是纸币一一宝钞,但是,在现代国家信誉未曾有效建立之前,纸币滥发和恶性贬值是可预见的结果:宝钞渐渐失去了货币的意义,在实际流通中被人们所废弃。

到了成化、弘治年间,即15世纪60年代到16世纪初期,民间开始大量使用白银作为交易手段。而在随后活跃的对外贸中,支付手段也全是白银。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出超,大量白银开始流入中国。据全汉升估计,崇被(1628-1644)年间,平均每年有200万比索左右,约合144万两白银入账中国;阿特韦尔提供的数字比全汉升估算的数目更高些,为每年228万比索至344万比索,合银164万至248万两。

从有据可考的白银流入总量看,梁方仲认为,由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的72年间,各国通过贸易输入中国的银元远超过1亿比索,即7200万两以上。和吴承明统计的数字相比,梁的估计比较保守,吴认为在这70余年里,中国白银净增加量超过1亿两。全汉生曾推算出,15世纪中国的白银存量约1亿两;而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两者之间的差额盖都源自海外贸易。可见,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增加了起码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

当时中国通过贸易,从荷、英两国身上获取的,以及由欧洲人自南北美洲运至南洋继而运至中国的白银数额,目前无可考证。全部计算在内的话,晚明中国来自海上贸易的白银总额必更为庞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8
因为当时人们都很喜欢读书,所以把书看成是财富,所以说不是指钱财
第2个回答  2019-10-16
因为在明代已经很重视教育和学问了所以是指藏书
第3个回答  2019-10-17
因为知识就是财富,所以“百城之富”在明代指的是藏书丰富
第4个回答  2019-10-16
因为古代的时候就有很多有财富之人,所以书更是一种财富的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