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

如题所述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

没有挑战,只有觉醒。狂人是一个反传统、反道德、反压迫的形象,他认识到原来几千年的封建道德封建文化只不过都是人吃人的文化道德,但他无力挑战强大的传统道德的压迫,只能仍旧被吃,被迫害。当所有的人都还没有觉醒而他觉醒的时候,其他人都被他当成了疯子,狂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6
狂人,是作为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反叛者出现

的,其中不无鲁迅自身的战斗光泽“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

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悼于前驱”,狂人首先是猛士,他在反封建的斗争中,

充满着“义勇和正气”,其力量来源于对封建制度的深刻认识。二十年代,是

思想启蒙的时代,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开始萌芽的时代,当时对于这萌芽后的含

苞欲放,还需进行一场血与肉的搏斗,狂人这样做了,“从来如此,便对么”?

觉醒者的狂人发出了这样的诘问,正是对几千年封建文化及其代表势力的怀疑

与否定。狂人执着勇猛,看穿一切“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都是‘吃人’!”用“吃人”两个字作

了简明直接的概括和深入骨髓的揭露和批判。他对旧制度的这种纵横睥睨,通

贯历史的深刻剖析,相当彻底地揭穿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狂
人日记》的价值在于以“狂人”特有的心理躁动深刻地揭示出觉醒者向封建文
化的宣战,亦即“表现的深刻”。狂人虽然已经觉醒了,对于觉醒后该怎样,
他却认识很朦胧,但他那种反封建的勇猛与执着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无疑为知识
分子作了表率作用,是值得他们学习的,这也正是鲁迅的目的所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1
这是鲁迅先生所写作品,我们读过许多关於他的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