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书法风格是什么?

如题所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

范仲淹书取法二王,兼融欧、柳,用笔敏捷,结体内紧外展。如其所书《李寺丞帖》,令人联想到黄山谷的体势颇有几分近似之处。黄山谷曾评道:“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山谷题跋》)具体地说,尤得王献之体势、笔意,基本结体亦近于王羲之《乐毅论》。黄山谷书的结体、架势也是由此而进一步夸张、伸展、强化其动态的。再看黄耆老的草书,其取势特点和结体变化的运动规律与黄山谷草书亦有一定的联系。黄耆老的生平事迹不详,但知其与苏东坡有诗唱和,大约为其同时人。观其草书《杜甫五言诗卷》,强烈的左右牵扯、四面俯仰的运动势态与山谷颇为相类,但无山谷的颤抖、跳跃动作。黄山谷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耆老或也熟悉,书法也可能受到一定感染。悟性高的书家,对与自己的追求、理想相契合的事物,往往过目即可会于心,融于笔下,何待摹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0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范仲淹书法艺术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第2个回答  2018-01-10

范仲淹《道服赞》墨迹本(并王世贞、董诰等跋),小楷,纸本,手卷,纵869.9999999999999px,横1197.5px。楷书8行。此卷书法方劲,落笔痛快沉着,略有《乐毅论》遗法。卷后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马、吴宽、卢濬、王世贞跋。另黄庭坚一题,是后人抄录其文,非黄氏亲笔所书。钤“鼎元”、“高昜”、“高昜图书”、“才子之裔”、“东汉太尉祭酒家学”、“怀州常平仓给纳之记”、“监德州酒务印”、“监德州商税印”、“范原理氏”、“蕉林秘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及清乾隆、嘉庆诸藏印。《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楷书《道服赞》卷承传了晋、唐严谨内敛的书风,行笔转折方硬,顿挫有力,体现了作者沉毅、端庄和大度、大器的政治品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