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石有什么用?

如题所述

你是说金石吧,请看下文资料:

金石
开放分类: 书法、古镇、地名、钢琴家、石

目录
• 释义
• 金石学
• 金石镇
• 相关词语:

释义

金石,天成之宝藏。 金石产于中国金都玲珑金矿田800米以下,形成于一万二千六百万年前。富含贵金属,尤以黄金含量为最。金石“蕴山川之美,凝日月之辉”,古朴典雅、品质高贵。置之室内,辟邪,令人心旷神怡;陈之案头,以为鉴赏。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故金石为馈赠收藏之珍品。

1.金和美石之属。
《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镂於金石,琢於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 高 注云:‘金,钟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
《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铿锵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铿锵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
《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
《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金石学

是中国的考古学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从中国的北宋开始。

“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文,上面有字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然后在这些有文字的铜器和石刻上,依据材料,来核对古代的经济、古代的史书,发现、纠正问题,并补充了很多问题。

因为他研究的是实物,所以也跟考古学搭一点边,但是跟后来的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还不太一样,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第一是有田野发掘、田野调查,有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一套方法论理论。

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金石学研究涉及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方面。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但在宋朝和清朝最为发达。宋朝石鼓文的出土和清末甲骨文的发现是金石学的重要里程碑。

金石学不等于现代的考古学。在当代,金石学经常和其他学科融合,而不是一门独立学问。

金石学家
宋代:赵明诚、欧阳修
清代:罗振玉、王国维、王懿荣

金石镇

位于潮州市西南部,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距潮州19公里,离潮安县城9.6公里,总面积19.8千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海外的侨胞、同胞共2万多人。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1.7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l0.18亿元,农业总产值1.59亿元。

金石是明代状元林大钦的故乡,人文荟萃,菁华翕集,有“五里出三大,百步双解元”之说。潮汕先贤为金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有林大钦状元府遗址、宗山书院、中离溪石刻、天褒节孝坊、宋石井圈铭文等,均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金石镇的农业颇具特色。粮食连年丰收,保持吨谷镇的称号,潮州柑、杨桃、香蕉等名优水果也比较有名。花卉种植业更是闻名遐迩。辖区内的翁厝村种植花木已有400多年历史,全镇的花木种植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种植的种类由原来的单一草本、木本到现在的藤本、宿根、球根、多肉等,品种齐全,形成了“春节时花”、“绿化苗木”、“鲜切花”、“阴生观赏植物”、“兰花和盆景”五大类800多个品种,其中“大型古典树桩(景树)”,在潮汕地区属特有种类。金石镇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有工业企业近300家,主要从事食品、家具、服装、毛织、五金机械、电子等。近年来,金石镇委、镇政府确立了“工业立镇”的经济战略,着力扶持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全镇分别形成了辜厝村的木工家具业,龙下村的服装加工业,厂头村、下陇村、塔下村的毛织业等“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不锈钢产业也在不少村悄然兴起,为本镇的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镇还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及其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金都集团公司的金都咸菜皇、橄榄菜;获得国家名优产品大奖的金石塑料制品厂古钱牌净水系列产品;在潮汕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兴电器有限公司电器产品;双宇陶瓷有限公司的高档出口瓷器等。

金石镇是历史商埠,商贸繁荣。经过近年的建设和改造,已拥有服装大厦、贸易中心、后溪商贸一条街、中兴电器城、综合市场等市场设施,集贸环境比较完善,市镇商贸较为活跃。

金石镇是广东省首批“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文化设施齐备,文艺活动十分活跃。全镇有24所中小学,学校全面实现楼房化;金石华侨医院是潮安县甲级卫生院;村村设有卫生站;金石文化站属省一级文化站。在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中,活跃着一支农民木偶剧团——龙阁木偶团,该团多次出国演出,饮誉海内外。

金石镇委、镇政府十分注重投资环境的优化建设,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金石具备便利的交通:省道潮汕公路贯穿东侧,有金石大道、鹳焦公路、大路顶路、镜鸿路等总长46公里的水泥路面镇道,金和路的建设也正在抓紧实施之中,交通运输非常便捷;充足的水源:有镇自来水厂1座,直接从韩江引水,水质良好,日产1万吨,并可视需求情况扩容至日产2万吨,可满足全镇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优良的资讯设备:全镇有程控电话机容量达16600门,开通电话12000门。

相关词语:

金石为开 jīnshíwéikāi
[sincerity can make metal and stone crack]
金子和石头能为之感动而开裂。形容只要至诚,便可打动人心。也比喻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从谐。——《初刻拍案惊奇》

金石之交
1.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宋 句延庆 《锦里耆旧传》:“今专驰卿列,备达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埙篪之分。”亦作“ 金石交情 ”、“ 金石至交 ”。《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甚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亦省作“ 金石交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 汉王 为金石交,然终为 汉王 所禽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尤梁溪 延之 ,博洽工文,与 杨诚斋 为金石交。”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生平金石交, 赵傁 托同志。”
2.指盟约。
郭沫若 《战声集·人类进化的驿程》:“五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这样金石之交我们是否已经缔订?”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白雪遗音·马头调·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叔叔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亦作“ 金玉良言 ”。《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 梁斌 《播火记》四七:“ 严老松 、 刘老万 、 刘老土 听到这里,点头哈腰说:‘一点不错,真是金玉良言!’”亦省作“ 金石言 ”。 宋 梅尧臣 《寄送谢师厚馀姚宰》诗:“但诵金石言,於时傥无忤。” 清 魏源 《别陈筠心》诗之二:“落落古松性,硜硜金石言。”

试金石(试金石)
1.矿物,是含炭质的石英和蛋白石等的混合物,致密而坚硬,黑色或灰色,可用以检验黄金的纯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黄金》:“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柳枝。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此石 广信郡 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鹅汤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见分明。”
2.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试金石上把你这子弟每从头儿画,分两等上把郎君子细秤。”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贯金石(贯金石)
谓金石虽坚,亦可穿透。形容精诚之力伟大无穷。
典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昔者 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熊渠子 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唐 裴子野 《南齐安乐寺律师智称法师碑》:“诚感人天,信贯金石,直心般若,高步道场。” 明 卓发之 《上叶曾城师书》:“因思天下精诚之极,可以贯金石,孚豚鱼;不平之鸣,可以呼父母,诉上帝。” 清 魏源 《书<明史稿>二》:“ 淳古 ( 夏宗淳 )十五从戎,十七授命,孝烈贯金石,视匪党如粪壤,岂有堪挂其齿之理?”亦省作“ 贯金 ”。 唐 杨弘贞 《贯七札赋》:“善乎 养由 之为弓也,挟穿杨之技,推贯金之诚,左乌号兮右青茎,睨七属之甲,收百中之名。”

金石丝竹(金石丝竹)
指钟、磬、琴瑟、箫管四类乐器。亦泛称各种乐器。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於山顶。”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於其左。”

金石人
指坚强不屈、刚正无私之人。《宋史·金安节传》:“ 张浚 闻之,语人曰:‘ 金给事 真金石人也。’”

心如金石
犹心如铁石。
《后汉书·王常传》:“后帝於大会中指 常 谓羣臣曰:‘此家率 下江 诸将辅翼 汉 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明 袁黄 王世贞 《袁王纲鉴会编·五代晋高祖天福四年》:“ 赵莹 拜请曰:‘陛下昔在 晋阳 ,兵不满五千,为 唐 兵十万所攻,危於朝露,非 知远 心如金石,岂能成大业!’”

点金石 diǎnjīnshí
(1) [philosophers'egg]∶含盐、硫黄和水银的构成点金石的最早的物质
(2) [magisterium]∶教会的教育力量或职能
(3) [philosophers’ stone;philosopher’s stone] 见“哲人石”

金石契
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唐 孟郊 韩愈 《遣兴联句》:“常恐金石契,断为相思肠。”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黄金石
雄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雄黄》。

金石之计
【解释】: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掷地作金石声
【解释】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金石之坚
【解释】: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
【出处】:汉·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千金石
巨石。比喻沉重的负担。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三节:“一想到下雨,心上就压了一块千斤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2
  你是说金石吧,请看下文资料:

  金石
  开放分类: 书法、古镇、地名、钢琴家、石

  目录
  • 释义
  • 金石学
  • 金石镇
  • 相关词语:

  释义

  金石,天成之宝藏。 金石产于中国金都玲珑金矿田800米以下,形成于一万二千六百万年前。富含贵金属,尤以黄金含量为最。金石“蕴山川之美,凝日月之辉”,古朴典雅、品质高贵。置之室内,辟邪,令人心旷神怡;陈之案头,以为鉴赏。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故金石为馈赠收藏之珍品。

  1.金和美石之属。
  《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镂於金石,琢於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 高 注云:‘金,钟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
  《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铿锵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铿锵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
  《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
  《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金石学

  是中国的考古学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从中国的北宋开始。

  “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文,上面有字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然后在这些有文字的铜器和石刻上,依据材料,来核对古代的经济、古代的史书,发现、纠正问题,并补充了很多问题。

  因为他研究的是实物,所以也跟考古学搭一点边,但是跟后来的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还不太一样,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第一是有田野发掘、田野调查,有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一套方法论理论。

  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金石学研究涉及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方面。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但在宋朝和清朝最为发达。宋朝石鼓文的出土和清末甲骨文的发现是金石学的重要里程碑。

  金石学不等于现代的考古学。在当代,金石学经常和其他学科融合,而不是一门独立学问。

  金石学家
  宋代:赵明诚、欧阳修
  清代:罗振玉、王国维、王懿荣

  金石镇

  位于潮州市西南部,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距潮州19公里,离潮安县城9.6公里,总面积19.8千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海外的侨胞、同胞共2万多人。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1.7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l0.18亿元,农业总产值1.59亿元。

  金石是明代状元林大钦的故乡,人文荟萃,菁华翕集,有“五里出三大,百步双解元”之说。潮汕先贤为金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有林大钦状元府遗址、宗山书院、中离溪石刻、天褒节孝坊、宋石井圈铭文等,均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金石镇的农业颇具特色。粮食连年丰收,保持吨谷镇的称号,潮州柑、杨桃、香蕉等名优水果也比较有名。花卉种植业更是闻名遐迩。辖区内的翁厝村种植花木已有400多年历史,全镇的花木种植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种植的种类由原来的单一草本、木本到现在的藤本、宿根、球根、多肉等,品种齐全,形成了“春节时花”、“绿化苗木”、“鲜切花”、“阴生观赏植物”、“兰花和盆景”五大类800多个品种,其中“大型古典树桩(景树)”,在潮汕地区属特有种类。金石镇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有工业企业近300家,主要从事食品、家具、服装、毛织、五金机械、电子等。近年来,金石镇委、镇政府确立了“工业立镇”的经济战略,着力扶持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全镇分别形成了辜厝村的木工家具业,龙下村的服装加工业,厂头村、下陇村、塔下村的毛织业等“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不锈钢产业也在不少村悄然兴起,为本镇的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镇还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及其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金都集团公司的金都咸菜皇、橄榄菜;获得国家名优产品大奖的金石塑料制品厂古钱牌净水系列产品;在潮汕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兴电器有限公司电器产品;双宇陶瓷有限公司的高档出口瓷器等。

  金石镇是历史商埠,商贸繁荣。经过近年的建设和改造,已拥有服装大厦、贸易中心、后溪商贸一条街、中兴电器城、综合市场等市场设施,集贸环境比较完善,市镇商贸较为活跃。

  金石镇是广东省首批“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文化设施齐备,文艺活动十分活跃。全镇有24所中小学,学校全面实现楼房化;金石华侨医院是潮安县甲级卫生院;村村设有卫生站;金石文化站属省一级文化站。在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中,活跃着一支农民木偶剧团——龙阁木偶团,该团多次出国演出,饮誉海内外。

  金石镇委、镇政府十分注重投资环境的优化建设,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金石具备便利的交通:省道潮汕公路贯穿东侧,有金石大道、鹳焦公路、大路顶路、镜鸿路等总长46公里的水泥路面镇道,金和路的建设也正在抓紧实施之中,交通运输非常便捷;充足的水源:有镇自来水厂1座,直接从韩江引水,水质良好,日产1万吨,并可视需求情况扩容至日产2万吨,可满足全镇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优良的资讯设备:全镇有程控电话机容量达16600门,开通电话12000门。

  相关词语:

  金石为开 jīnshíwéikāi
  [sincerity can make metal and stone crack]
  金子和石头能为之感动而开裂。形容只要至诚,便可打动人心。也比喻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从谐。——《初刻拍案惊奇》

  金石之交
  1.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宋 句延庆 《锦里耆旧传》:“今专驰卿列,备达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埙篪之分。”亦作“ 金石交情 ”、“ 金石至交 ”。《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甚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亦省作“ 金石交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 汉王 为金石交,然终为 汉王 所禽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尤梁溪 延之 ,博洽工文,与 杨诚斋 为金石交。”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生平金石交, 赵傁 托同志。”
  2.指盟约。
  郭沫若 《战声集·人类进化的驿程》:“五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这样金石之交我们是否已经缔订?”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白雪遗音·马头调·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叔叔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亦作“ 金玉良言 ”。《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 梁斌 《播火记》四七:“ 严老松 、 刘老万 、 刘老土 听到这里,点头哈腰说:‘一点不错,真是金玉良言!’”亦省作“ 金石言 ”。 宋 梅尧臣 《寄送谢师厚馀姚宰》诗:“但诵金石言,於时傥无忤。” 清 魏源 《别陈筠心》诗之二:“落落古松性,硜硜金石言。”

  试金石(试金石)
  1.矿物,是含炭质的石英和蛋白石等的混合物,致密而坚硬,黑色或灰色,可用以检验黄金的纯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黄金》:“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柳枝。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此石 广信郡 河中甚多,大者如斗,小者如拳,入鹅汤中一煮,光黑如漆),立见分明。”
  2.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试金石上把你这子弟每从头儿画,分两等上把郎君子细秤。”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贯金石(贯金石)
  谓金石虽坚,亦可穿透。形容精诚之力伟大无穷。
  典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昔者 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熊渠子 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唐 裴子野 《南齐安乐寺律师智称法师碑》:“诚感人天,信贯金石,直心般若,高步道场。” 明 卓发之 《上叶曾城师书》:“因思天下精诚之极,可以贯金石,孚豚鱼;不平之鸣,可以呼父母,诉上帝。” 清 魏源 《书<明史稿>二》:“ 淳古 ( 夏宗淳 )十五从戎,十七授命,孝烈贯金石,视匪党如粪壤,岂有堪挂其齿之理?”亦省作“ 贯金 ”。 唐 杨弘贞 《贯七札赋》:“善乎 养由 之为弓也,挟穿杨之技,推贯金之诚,左乌号兮右青茎,睨七属之甲,收百中之名。”

  金石丝竹(金石丝竹)
  指钟、磬、琴瑟、箫管四类乐器。亦泛称各种乐器。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於山顶。”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於其左。”

  金石人
  指坚强不屈、刚正无私之人。《宋史·金安节传》:“ 张浚 闻之,语人曰:‘ 金给事 真金石人也。’”

  心如金石
  犹心如铁石。
  《后汉书·王常传》:“后帝於大会中指 常 谓羣臣曰:‘此家率 下江 诸将辅翼 汉 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明 袁黄 王世贞 《袁王纲鉴会编·五代晋高祖天福四年》:“ 赵莹 拜请曰:‘陛下昔在 晋阳 ,兵不满五千,为 唐 兵十万所攻,危於朝露,非 知远 心如金石,岂能成大业!’”

  点金石 diǎnjīnshí
  (1) [philosophers'egg]∶含盐、硫黄和水银的构成点金石的最早的物质
  (2) [magisterium]∶教会的教育力量或职能
  (3) [philosophers’ stone;philosopher’s stone] 见“哲人石”

  金石契
  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唐 孟郊 韩愈 《遣兴联句》:“常恐金石契,断为相思肠。”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黄金石
  雄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雄黄》。

  金石之计
  【解释】: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掷地作金石声
  【解释】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金石之坚
  【解释】: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
  【出处】:汉·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千金石
  巨石。比喻沉重的负担。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三节:“一想到下雨,心上就压了一块千斤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