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桥的简介

帮下忙 最好是文字的 详细一点

第1个回答  2013-10-28
从历史遗迹和古籍记载讲,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当是“梁祝”民间传说故事的初始发源地,主要理由是:   第一,真正的梁山伯墓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桥。在全国的10处梁祝墓葬遗存中,宁波市鄞州区高桥的梁山伯墓经专家考证,其墓室规格和随葬器物,均符合晋代的墓葬制度,这与梁山伯曾为 县(鄞州的古称)令和逝于斯葬于斯的史实是相符的。而其他9处墓葬,则多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梁祝”美妙故事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物,并非真正的“梁祝”墓葬遗迹。同时,在梁山伯墓侧还有一座梁山伯庙,全国仅此一庙。墓庙同处一地,这在其他地方的梁祝墓葬遗存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高桥的梁山伯墓当是确属无疑的真迹。  第二,关于“梁祝”墓的遗存及其传说轶事,在宁波的史志和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宋代张津在《乾道四明图经》中称:“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鄞)县(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藩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明代黄润玉在《宁波府简要志》中说:“义妇冢,县西十六里。旧志,梁山伯、祝英台二人少同学……后梁山伯为鄞令,卒,葬此,英台道过墓下,泣拜,墓裂而殒,遂同葬焉。东晋丞相谢安奏封为‘义妇冢’。”明代张时在《嘉靖·宁波府志》中云:“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山伯后为鄞令,婴疾弗起,遗命葬于 城西清道源。”清代徐时栋在《光绪·鄞县志》中称:“梁山伯、祝英台墓,县西十里接待院后,有庙。”  第三,鉴于上述“梁祝”墓庙的历史遗存和史志、古籍记载,上海、江苏、浙江三地50余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和历史学家,于1987年会聚浙江宁波“梁祝”墓庙历史遗存现场,召开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研讨会”。经过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但确有其人其事,而且“梁祝”民间故事的发源地就在 “梁祝”墓庙历史遗存地鄞州高桥一带。2002年4、5月间,有中国、美国、法国、摩洛哥、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梁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再一次达成了“鄞州高桥是‘梁祝’民间传说故事的发源地”的共识。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在会上说:“鄞州是宁波的前身,同样有丰厚的文化积聚。美丽动人的梁祝故事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宁波的梁祝文化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是世界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 会议期间,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的“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落户宁波鄞州,正式挂牌。  由于专家一致公认宁波鄞州区高桥一带是“梁祝”文化最原始的发源地,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有七千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子民——宁波人的肩上。由国家文化部会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开发研究中心及有关部门参加的“梁祝传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划研讨会,已于日前在宁波举行。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将“梁祝传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告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陈勤建教授认为:凭着“梁祝”千百年来流传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去“说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说“打动力”很大。去年4、5月间在宁波召开的“梁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总代表青岛泰之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中国各界一起致力于中国濒危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并确保这些杰出的艺术价值为人类共享。”  梁山伯与祝英台矢志不渝的千古绝唱爱情传说故事,凄婉悲怆,美妙动人,极具魅力,催人泪下,在海内外流传甚广,曾被世界戏剧大师卓别林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倾倒了国内外众多的男女老少。在“梁祝”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出于各自的喜好,在国内外衍生出许多具有不同国家、地方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梁祝”故事情节,这是“梁祝”故事魅力所产生的、无可厚非的社会自然现象。但在探讨“梁祝”故事的起源与流传问题上,应该分清“源”(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是真正的原始发源地——至今宁波还流传着“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的民谚。)和“流”(其他地方)的关系,这是不能含糊、必须搞清的。基于这个想法,我们撰写了此文,以求正本清源,并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