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他生命里的女人

如题所述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5 12:55 徐志摩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分别是张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
1920年9月20日,徐志摩来到了伦敦,初到伦敦,徐志摩尖刀了刚丛政界推出的林长民及其十七岁的女儿林徽音,徐志摩对林徽音一见钟情,倾心爱慕,引位知己。林徽音对父亲这个忘年小友也有着纯真的情意,尤为欣赏徐志摩的气质与才华。当徐志摩向她表白爱慕之情时,她提出徐志摩应与原夫人离婚,方能考虑婚嫁之事。
1921年初,徐夫人张幼仪来到了英国,于是两人同住在离剑桥大学城六英里的沙士顿乡下。据说,当徐志摩和他夫人住在沙士顿,而林小姐和她的父亲在伦敦的时候,他们每天都互有通信。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徐志摩选择了附近的一家杂品店作为通信地址。每天来邮件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到这家杂品店去,有时借口说去理发。这年秋天,张幼仪郁郁不乐地只身去了法国求学,不久林徽音也随父亲回国了。
徐志摩感到极其的单独,他说:“你要发现你朋友的真。伤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有灵性,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啊,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跟人发痴似的在康桥!绝对的单独。”为了派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徐志摩逃向自然,寻求精神的慰藉,陶醉在剑桥那“脱尽尘埃气”的“纯粹美感的神奇”之中。他说:“不满意的生活大多是由于自取的。人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人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还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得我们继续的营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树,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为医治我们生活的窘迫,只要不完全遗忘的自然一张清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出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去的。”
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正式跟张幼仪结婚,他以为自己跟林徽音相爱的最大障碍由此已经消除,该年他回国希望能与林徽音结成良缘,然后准备第二年回剑桥继续学习。
殊不知,林徽音回国不久,即以答应做梁启超的长媳。1918年时,经人介绍,徐志摩正式拜在梁启超门下做弟子,而梁启超对这位聪明过人弟子尤为喜爱。几年间师生之情甚笃。
梁启超当然考虑到自己儿子的终身大事,但他对徐志摩的责难,主要还是自己出于对传统道德的偏执。徐志摩追求林徽音未能如愿,尝够了失恋的痛苦。1924年他在北京的社交场合结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又一次坠入情网,闹得满城风雨。陆小曼和丈夫离婚,然后在1926年10月3日结婚。证婚人是梁启超,在订婚仪式上,梁启超当着胡适、陈西莹等诸位宾客的面在一次痛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迄无所成;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再婚在娶,你不必喊我先生,我做不了你的先生。想一想你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吧。在国外,读书没有长进,却无缘无故抛弃结发之妻。来到北京,我屡次劝解你,要致力于学问事业,时至今日,你的学问在那里?放着正经事不干,去追有夫之妇,弄的别人家破人离。我问你,你做这些事,心安吗?你还有没有羞耻之心?”
梁启超不仅骂徐志摩,而且骂陆小曼:“年纪轻轻,不思上进,享乐奢侈,行为放纵不检,再婚再嫁,为了你,父母伤心,亲朋丢脸。你不顾做人道德,置别人痛苦于不顾,还有何颜面在世上做人。你们不是要我证婚吗,好我就送你们一句话,愿你们此生都是最后一次结婚。”
第二天,梁启超在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说:“我昨天作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我屡次劝告徐志摩而无效,胡适、苦苦为他求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殉其情。我在礼堂演说一遍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
事情过后,有人说,梁启超大骂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先正得他俩同意的。在徐志摩转托胡适恳切梁启超答应做证婚人时,梁启超就提出须让骂的条件。有人评点说:“这些话骂的对,只有梁任公可以这样骂他,也只有徐志摩这样的一个学生梁任公才肯骂。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证婚!”
1928年,林徽音和梁思成从美国回到北京准备举行婚礼,林徽音给徐志摩发来一张请柬,此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居住在上海。徐志摩想带陆小曼一起去,可陆小曼恨北京那个地方坚决不去,徐志摩只好一个人去。婚礼隆重而热烈,徐志摩远远的躲在人群背后,看到打扮成新娘子的林徽音并不十分高兴。
婚礼过后,徐志摩拜访了一些师长朋友就准备回上海。临别,林徽音又抽出机会跟徐志摩见面,林徽音先开口说:“在国外,就听说你又结婚?经历了很多曲折是不是?” 徐志摩摇头而笑:“结婚—咳!似的,又做了一场噩梦!”林徽音伤感的说:“徐先生,你这样子叫我很难过。你们的事,我多少也有所耳闻。女人的心,你们不了解。我说一句过头话,不懂得体贴、爱护、宽恕女人,就不懂得怎样做人。” 徐志摩双眼盯者他说:“徽难道你不觉得我们都犯了错误吗?过去的事不可追回,未来的事难以预期,不过,我总觉得心还没有死,它还在扑通扑通直跳。容我说一句宿命主义的悲观话吧:此生已矣,来生为期。”林徽音默然的低下了头,然后徐志摩起身离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5
婚姻感情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 儿子,能相夫教子。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 陆小曼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的挥霍。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 相关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又参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
第2个回答  2013-12-15
徐志摩的张幼仪,徐志摩和林徽音,徐志摩和陆小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