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以直报怨例子

如题所述

东汉赵憙为兄报仇
赵憙的哥哥被人杀死,身后没有留下孩子,年仅15的他立志报仇。准备一段时间后,他便带人去了仇人的家,赶巧仇人正在生重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赵憙见到此情此景,只说到:“等你病好了,可要有多远逃多远!”后来病愈的仇人上门谢罪,赵憙拒绝见他,并最终把他杀掉。

东汉郅恽为友报仇
郅恽在战争中立下军功,朝廷要给他升官,但郅恽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文人却靠军功当官,是一种耻辱,于是他谢绝了。在家乡,郅恽的好友董子张的父亲被同乡的一个人害死,而董子张也得了重病,奄奄一息,郅恽前去看望,董子张说不出话来,只是痛苦的看着他。郅恽说:“我知道你不在乎短寿,痛苦的是父仇未报,过去我担心牵连你才不能下手,如今你要不在了,我就没有牵挂了。”说罢,便带人去找子张的仇人并且杀掉,然后拿着仇人的脑袋来见子张,子张这才安心死去。杀人后郅恽到官府自首,县令知情后不想追究,他却不肯逃避责任,最后县令以死相要挟,他才离开县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05
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26
以直报怨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下面我举了几个古代名人的例子:
1. 蔺相如: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在秦王眼皮下遛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功盖朝廷。后来,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之会上,当赵王处境非常尴尬的时候,他又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略,帮助赵王摆脱了受辱的困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由于其功劳显赫,得到赵王的重用和封赏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然而,生性刚直粗犷的廉颇却偏偏对蔺相如很不服气,扬言一定要找个机会羞辱居自己之上的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并没有以怨报怨,而是以德报怨,最后感动了廉颇,成为刎颈之交。
2. 李世民与魏征: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唐太宗的名字。魏征是李世民的重要谋士,曾是李建成的幕僚,后来被李世民重用。在李世民即位后,魏征曾多次直言进谏,帮助李世民治理国家。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曾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但李建成没有听从。李世民知道后对魏征表示不满,但魏征以自古君臣皆如此为由宽慰李世民。后来,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误会慢慢解除,最终形成了君臣无邪的千古佳话。
以上是两个以直报怨的古代名人例子。这个理念在许多文化传统中都有体现,如孔子的儒家学说、墨子的兼爱非攻等。这种以直报怨的精神是一种宽容和理解的体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4-11-05
鞭打芦花:
属“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讲一家五口:父亲闵德仁,母亲李氏,及他们的三个孩子。大儿子闵子骞非李氏亲生,但他生性孝顺,侍奉继母如同生母。后来继母连生二子,便开始嫌弃子骞,常无事生非,挑拨离间。继母李氏等到天气寒冷做冬衣时,用上好的棉絮为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衣,给子骞用的却是芦花,所以大儿子常常冷得难以支持。
直到有一次,父亲外出驾车领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去邻村会诗友时,子骞被寒风一吹战栗不止,要求暂且回去,父亲一怒之下抽了他一鞭子,闵子骞的衣服破裂,露出了芦花,父亲方才明白李氏如此虐待子骞。回家后责骂了妻子李氏并将她赶出门外,并请岳父来调解。李氏羞愧难当,呆立不语。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泣着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宁愿为继母求情。父亲为其赤诚感动,便作罢。继母因此痛改前非,如亲生之子般对待闵子骞,从此一家和睦。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大上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