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是怎样认定工龄的?

如题所述

社保局认定工龄方法:

1、一般的私企是没有资格保存员工档案的,档案还是要留在相关部门(人才中心),但是可以查询档案。尽管如此,只要缴纳社保金你的工龄就会以月度为单位记录在社保局的电脑里。

2、只要上了社保就有了工龄,但是你在单位基本上是单位为你缴纳75%,自己缴纳25%的社保金。如果你以自由主义者的身份缴纳,就是你自己全部负担,比较高了。

3、工龄在现在的意义是很大的,因为属于社会保障,你就是再跳槽,只要缴纳社保金就会连续计算,万一你失业困难的时候就可以领取失业金和报销70%的医疗费(缴金一年,可以领取2个月,依此类推最多24个月),没有交到180月,你到退休之前还要补缴以后才能退休。

资料扩展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4

工龄一词,对于很多工作的同志来讲,并不陌生,不管是在企业上班,还是在体制内单位上班,工龄经常能够在自己的人事信息中看到。工龄一方面是工作年限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也是核定待遇和工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参考项目。

在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中,工龄具有通认性,与工龄挂钩的工资待遇也都能通认兑现。在大部分私企,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工龄只局限于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不具有通认性。

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候,每一个干部都要进行档案专项审查。档案专审的目的就是对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履历与工龄是否对应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审查,以便在进入单位后更准确地认定工龄和参加工作时间,并对档案进行规范存档。

一、什么是工龄?与参加工作时间是什么关系?

参加工作时间,是指工作人员专职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参加工作时间是工龄的起始点,工龄是参加工作的总体时间。

二、机关事业单位中工龄如何认定?

目前新入职机关事业单位后,工龄的认定目前主要的参照标准是与社保挂钩,交纳社保即可认定工龄。但前提是缴纳社保的单位与档案中劳动合同中的单位一致(包括三方派遣用工方式),挂靠补缴、代缴都不是工龄认定的依据。

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从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认定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103号令,1992年七月实施)中的规定,工龄以其初次参加工作时县级以上劳动人事部门审批时间作为认定依据进行认定。也就是说,以首次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或企业办理录用手续之日作为认定依据进行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依据(与实际到单位报到时间无关)。

在2008年实施《劳动合同法》之后,以企业对劳动人员用工之日作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依据。如果是大中专院校到企业工作,是以实际到单位报到时间作为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认定时间。

在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候,会以劳动合同法实施(2008年)作为界限。之前是以招工批准时间为准和办理录用时间为参加工作时间,之后以实际到单位报到时间作为参加工作时间。当然在判定之前,要看社保缴纳单位与工作单位一致,而且有相关的手续,比如劳动合同。

(二)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直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这种情况下,工龄认定是以实际到机关事业单位报到时间作为工龄认定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

(三) 复员、退伍军人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参这种情况,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从县(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之日算起,档案中会有相关的资料。

(四)乡村医生(原赤脚医生)后期转为事业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这种情形参加工作时间是根据《卫生部关于乡村医生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来认定,具体内容是:“乡村医生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并继续从事卫生工作的,其参加工作时间,从本人计算连续工龄的起始时间算起”,也就是其连续在乡村工作的时间起始点作为起算时间(不能中断,中断后以最后连续时间算起),这需要经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认定,具体需要的证明材料是乡村医生有关审批材料或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在1988年1月1号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还需要有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后取得乡村医生证书。

(五)民办教师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认定根据原国家教委1987年教计字160号文件规定,“民办教师转为公办老师后,其参加工作时间,从本人计算连续工龄的起始时间算起”,这和乡村医生工龄的认定是一样的,是从连续在民办教师岗位工作时间的起始点算起。这也就是说中间一旦有中断,那就以中断后能连续的工作时间起始点算。具体需要准备县级以上行政部门批准成为民办教师的手续,如果其手续很难补办,也可以用其实际领取待遇时的相关证明来补充证明。

(六)下乡工作青年,后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工龄的认定这种情形工龄认定主要是以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为准,目前这种情形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只停留于理论中。

三、工龄认定经常发生错误的原因虽然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以后,工龄的认定有详细的规定,但是我们经常还能发现存在工龄认定错误的现象。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中个人书写或者填写时信息不准确;二是人事干部经办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业务和政策不太熟悉造成错误。这个也是最常见的,比如说从企业考录过来的新入职人员,因为社保是最直接的证明,很多人没有将社保和档案内容联系,错误性地把一些代缴补缴人员的工龄进行了计算。三是各地认定政策不一,在人员流动以后,工龄的认定可能会出现偏差。

对于还没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来讲,一定要认识到工龄的重要性,工龄直接决定待遇,也决定着后期的晋升参考。这也给为准备进入公职系统的考生在备考阶段的一些启示,尤其是全职备考人员,一方面是风险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也损失了工龄。最好的方式是在参加工作的同时再去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既可以认定工龄,也可以避免因风险因素而公考失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