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基与辛亥革命

如题所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结束了276年的清王朝统治和自秦朝起2133年的封建帝制。 

武昌起义的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组织者,历史上却很少提起,这个人就是刘复基。 

刘复基1885年出生,1901年与宋教仁结为莫逆。1905年经其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成为湖北革命团体振武学社的重要骨干,1911年1月振武学社改名文学社,蒋翊武任社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文学社召开代表大会,刘复基被推驻社办公。 

按原定安排,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和宋教仁来武汉领导起义,但此二人均未赶到,指挥部决定推迟至10月16日发难。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制弹,刘同吸烟,不慎引爆炸药,引来军警,起义事泄,孙武受伤被送去医院,刘同被捕并供出了各革命机关的地址及人员名单。 

当天下午,消息传到起义指挥部,蒋翊武急得“当场泪下”,刘复基激奋道“事到如此,哭有何益,不如今夜起义”,“革命当流血,予辈起为先导,何尝不可,焉用迟延?”,再三催促之下,蒋翊武宣布当晚十二点起义。 

当晚10时,潘公复到总指挥部,刘复基说此处万分危险,“必不可聚在一处,让仇敌一网打尽”,让潘离去。后潘对此感铭终生。 

不到12时,指挥部被军警包围,刘复基引弹未爆,被捕。蒋翊武留长辫,一副学究打扮。军警不察,得以逃脱。 

10月10日清晨,刘复基连呼“同志速起,还我河山”等口号,和彭楚藩、杨宏胜在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就义。刘复基时年27岁。 武汉有一条彭刘杨路,其命名就为纪念这三位烈士。 

10月10日晚,在主要领导人都不在(蒋翊武逃走,刘复基就义,孙武受伤住院)的情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鸣枪起义,事实上比蒋翊武宣布的时间晚了一天。 

在此前,孙中山并不看好湖北的革命形势,“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正在美国。闻讯立即回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

历史往往记住了幸存者,许多先驱却被冷落甚至遗忘。在我们怀念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时候,也许更应该多纪念一下这位胆识俱全的革命领袖——刘复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