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1、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密切联系。他们越来越发现自我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差异,逐渐意识到自己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并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愿望和需要。同时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意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理。由于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心理;对别人的评价过于关注,时刻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自然影响到与他人的交往。其次,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的不一致及个性结构发展的不完整也影响着小学生的人际交往。
2、家庭环境因素
望子成龙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制定过高的标准,达不到标准就打骂子女,所骂的话往往用的很绝。父母希望通过打骂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子女进行彻底的控制,以至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觉得生活的颜色是灰暗的。在完全缺乏温暖,经常被打骂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其次,还有一些“人际交往障碍”学生的形成是由于受到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整天呆在家里学习,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进入小学后,他们因为不会与人相处而变得离群索居,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变得沉默寡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造成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刺激,产生人际交往的不安全心理,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同时,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孩子缺少伙伴独自生活,只能看电视或与家长接触也是造成儿童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3、学校环境因素
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承载着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受中国几千年来伦理纲常的深刻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关系还有所存在。教师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明显不足,同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宋桂英说:“从我接手的事例看,造成孩子们失意、抑郁甚至痛苦的来源首先是老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从而造成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另外,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尚缺少权威的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教材,不少学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完善、科学的辅导和治疗,以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人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交往能力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小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往往是自私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不能容人,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尽管这些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甚至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可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成长是事实。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性格的形成是不稳定的,同时又是可塑的。他们思想比较简单,生活比较单纯,一些学生人际关系不良,并非是不想和别人和睦相处,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的。教师只有善于观察`洞悉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分析学生心理上的不良表现,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才能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如下:
1、小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应该是思想简单的,他们玩的时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或者是干干净净的孩子,或者是一起玩得好的孩子。
2、渐渐长大以后,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开始不一样了,大多数人会选择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孩子,或者比自己成绩好的孩子玩,能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光荣。
3、到五六年级之后,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就如同所以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懵懵懂懂的年纪带来了,和异性想接触又不好意思,和同性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第2个回答  2015-01-03
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
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但是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又会因性格方面的因素...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1-03
可以好好耍,比较单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