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重型肝炎
权威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重型肝炎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为表现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肝病患者病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重型肝炎的原因很多,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甲、戊病毒及其它泛嗜病毒如EBV、CMV等感染,药物中毒,慢性酒精性肝损害等等,其临床分型常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来划分。

西医学名
重型肝炎
所属科室
内科 -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肝脏
主要症状
不同时期症状不同,可有极度乏力,厌食,腹水,等
主要病因
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慢性酒精性肝损害,等
快速
导航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病因分类

诊断鉴别

并发症

疾病治疗

疾病预后

饮食注意

疾病预防
疾病概述
重型肝炎因其病情重、预后差而影响患者寿命,在我国,引起重型肝炎的最常见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所有重型肝炎的三分之二,此外,甲型、丙型、丁型重型乙肝及戊型肝炎病毒亦能引起重型肝炎,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登革热病毒、Rift-vnlley病毒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引起的重型肝炎在临床中也时有出现,尤其是药物性肝衰竭,在美国重型肝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随着乙肝抗病毒领域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在我国也在下降,因此使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比例上升,此外,妊娠急性脂肪肝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疾病的特点:病情重、合并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
病理生理
总的来说,重型肝炎均有大量的肝细胞坏死后,致肝脏功能衰竭所引起的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我国常用的重型肝炎分类方法是按病理长短进行分类,即分三类: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不同的分型病理表现不同。①急性重型肝炎也曾叫急性肝萎缩,在发病1周至2周,肝细胞坏死占约2/3,呈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肉眼观肝体积明显缩小,肝脏呈红色间杂黄绿色,故称之为红色或黄色肝萎缩。②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小于1/2,肝小叶周围也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周围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伴小胆管增生,淤胆明显,肉眼肝脏表现见大小不等的小结节。③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大部分病例尚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
重型肝炎出现严重合并症的病理生理:①黄疸: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引起黄疸及淤胆。②肝性脑病(肝昏迷):大量肝细胞坏死,肝脏解毒功能降低,患者肝硬化时门一腔静脉短路,致大量有害物质由门脉直接进入体循环所致。③出血:肝细胞坏死,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肝硬化时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④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重型肝炎时内毒素血症致肾血管收缩,肾缺血,前列腺素E2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降低。⑤肝肺综合征:重肝时因血液动力学变化,致肺内毛细管扩张,动一静脉分流,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⑥腹水:重型肝炎时大量肝细胞坏死,灭活醛因酮和利钠激素减少导致钠水潴留,合成白细胞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这些均是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从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直到细胞凋亡、坏死,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重型肝炎,其发病机制既与病原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原关系:病毒可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最后形成大块肝细胞坏死,例如甲型与戊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的严重病变(溶解和坏死)是这些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被感染破坏的肝细胞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就乙肝而言,感染的病毒量多是一个因素,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也是另一个因素,基因突变后导致病毒数上升,也与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重型肝炎(severehepatiti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严重功能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上以极度乏力、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牙龈、鼻腔出血、肝臭、低热为主要症状。可有肝性脑病、脑水肿、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本病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重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其它名称
重症肝炎、肝衰竭

相关中医疾病
肝瘟、瘟黄、急黄、黄疸、肝厥、血症、膨胀、昏迷

遗传性
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重型肝炎有家族聚集倾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