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记中淮阴侯列传之后还有一个韩信卢绾列传呢?

如题所述

这是许多对西汉历史不熟悉的人们经常疑惑的一个问题,如果只按标题去找韩信的传记来看的话,很可能看到的是《韩信卢绾列传》中的韩王信的传记。而真正大家比较熟悉的军事家韩信的传记是《淮阴侯列传》。这是因为在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韩信,另一个是韩王韩(姬)信。

汉初三杰: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军事家之一,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他出身平民,秦末战乱中投奔项梁、项羽叔侄,但是未获得重用。刘邦受封汉王入蜀之后,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韩信入蜀后依然不受重用,只是作为管理粮食仓库的小官吏。后来通过夏侯婴结识了刘邦的心腹萧何。萧何与韩信交谈之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因为汉中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刘邦手下有许多人逃离,而韩信在不受赏识的情况下,也选择了逃离刘邦。此后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与韩信深谈之后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统领所有汉军。

此后韩信为刘邦夺回关中,并开辟北方第二战场对项羽实行战略大包围,最终将强大的项羽在垓下合围,逼迫项羽自刎。

在合围项羽之前,韩信在齐地佣兵自重,刘邦迫不得已封韩信为齐王。刘邦消灭项羽之后,立刻将韩信改封为楚王,表面上是为了让韩信衣锦还乡,实际上是让他离开战略地位重要,国富民强的齐国。

即使如此,刘邦对韩信仍不放心,于是采用陈平的策略将韩信骗到身边予以看管,同时剥夺他的楚王封号,贬为淮阴侯。因此在《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将韩信的传记命名为《淮阴侯列传》,以便于和另一位韩信区分开来。

韩王后裔:韩信

在西汉初年还有一位异姓诸侯王也叫韩(姬)信。他就是受封韩王的韩信,他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王族后裔,据记载是韩襄王姬仓的庶孙。

韩王信在韩国被秦国吞并之后一直留在韩国故地生活。在秦末天下大乱时期,六国旧贵族纷纷拥立战国时期王室宗族的后裔继承王位,重新回归战国割据状态。而韩国则没有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韩国的宗室之中没有一个一呼百应的人物。等到项梁拥立楚怀王并以楚怀王的名义恢复其他诸侯国时,只好在韩国的宗室中选择了韩成作为韩王。

此后刘邦率军攻伐关中,他利用张良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韩国故地,此时韩信因为个人勇武被刘邦任命为韩国将军并让他带着韩国的军队随同自己一同进攻关中。

后来项羽入关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将韩王的位置封给了韩成。但是项羽却对韩国降服刘邦和张良、韩信等人率兵跟随刘邦等事耿耿于怀。更重要的是项羽也想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嫡系控制战略位置重要的韩国故地。因此项羽干脆不让韩成回国而是直接将他带到自己的大本营彭城,随后将韩成处死。

韩成死后,刘邦身边两位最重要的韩国人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张良不是王族,因此在刘邦东出关中重新控制韩国故地时,就封韩信为韩王。韩信也常带韩国的军队跟随刘邦作战。

彭城之战失败后,韩王信没有像其他诸侯那样投降项羽,而是跟着刘邦逃到荥阳固守。但是荥阳被项羽攻破后,韩王信无奈投降,不过很快又重新逃出楚军再次投入刘邦帐下。刘邦再次封他为韩王,此后一直追随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

刘邦登基后正式以天子名义确立韩信的韩王之位。但由于韩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处于刘邦直接控制的关中地区与山东异姓诸侯王封国的中间位置,因此刘邦让韩王信改封到山西一带。

改封到太原的韩王信时刻面临匈奴的侵扰,在公元前201年匈奴入侵将韩王信的都城马邑层层包围。韩王信不断向匈奴遣使求和,而刘邦又怀疑他私自与匈奴接触有背叛之心,无奈的韩王信只好投降匈奴。投降匈奴之后的韩王信成为了匈奴入侵的急先锋,屡次带领匈奴人入侵汉朝,刘邦也集中兵力攻打韩王信,公元前197年,汉将柴武攻破韩王信的参合城将其斩杀。

综上,这就是汉初两位同名异性诸侯王的故事,司马迁为了区别他们,将我们熟知的韩信按他的最终爵位淮阴侯给他作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因为在历史的同一时期一共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兵仙韩信,一个被称为韩王信,同名同姓,所以有两个韩信列传。
第2个回答  2020-11-24
这是为了单独记录,韩信还没有成为淮阴侯时,和卢绾之间交往之的事迹。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因为在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韩信,另一个是韩王韩(姬)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