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很轻松,真实的历史有多惨烈?

如题所述

1900年义和团运动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同年8月,史料记载八国联军5万多人攻陷了人口100多万的北京城,烧杀抢掠,至少造成十几万人的死亡,而清政府无能为力。

这段历史至今想来依然令人愤慨,偌大北京城沦为列强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然而,这是结果,却不是过程。

天津之战、北京之战,清军之勇伤敌五百自损一千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评价慈禧太后说她是一个政治斗争的高手,但是却对军国大事一窍不通,他甚至预测女人掌权容易做出情绪化决策失误在后来也被证明一语中的。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8光绪帝推行戊戌变法得到列强包庇,慈禧太后仇外情绪高涨,因此大力支持“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陷入盲目的“我人多怕你个球”的思维误区,于是八国联军悍然侵华,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热武器军队给清廷上了一课:什么叫以一当百!

是的,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包括史料也记载着1900年八国联军5万人攻陷北京。

但是,这不是事实。

晚清朝野固然腐朽衰落,上层掌权者固然昏庸愚昧,但底下的清朝将士却并非都是烂泥软蛋。

1900年5月八国联军以集结的第一批军队2000人从天津租界进发北京,结果在廊坊遭到清军阻击,开局不利,僵持一个月寸步不得进。于是,从6月到8月,八国联军不断增兵至2万人,在这两个月中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反复胶着,八国联军阵亡超过1500多人,而清军阵亡超过3000人。此后装备极差的清军退守北仓建立防线,八国联军伤亡635人得以突破清军防御,但紧接着又在杨村爆发激烈战斗,八国联军遭遇清军骑兵自杀性反冲锋,阵亡400多人。

8月13日八国联军围攻北京至17日攻陷,前后五天时间增兵至5五万人,阵亡1200多人,而清军阵亡4000多人,也就是说这一正面战场上的硬杠八国联军兵力总计投入53000多人。

八国联军真实兵力是22万大军,不是5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北京攻防战中八国联军将士伤亡、枪炮折损的这些损失并不小,甚至于猛攻五天也只是突破了一道城门。当时仍保持完整编制的清军主力正与八国联军交战,要夺回广渠门,甚至于城中乡绅已经号召青壮进行巷战保家卫国。

但是,底下人拼死拼活,上头的却风声鹤唳,神经脆弱的慈禧太后风闻城门失守立马劫持光绪帝、带着宗室重臣逃出了北京去往山西避难,这种行为无异于背后一刀,清军抗争战斗的士气一下子土崩瓦解,北京城就此沦陷,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在这场战争中,后世的评价无疑都是清军的英勇值得肯定,只是装备落后、时代腐朽拖垮了他们,哪怕他们人多,也不顶用。

个人认为,这个看法是非常片面地,据统计当时清军在北京、天津、山海关、东北的驻军分别是56000人、25000人、14000人、90000人,合计18.5万人。而八国联军在天津、北京这一正面战场投入兵力5.3万人,在东北却同时有一支17万的沙俄军队进发北京。

也就是说,在东北战场清军9万人对阵沙俄军17万人(东北满洲被俄军打垮,所以慈禧太后才逃往山西);在天津和北京正面战场则是清军9.5万人对阵七国联军5.3万人。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后人自嘲的几千八国联军打败几十万清军,相反,是22万八国联军“前后夹攻”打败18万清军。

可笑的是,造成被列强“前后夹攻”、“长驱直入”这一北京城无险可守严重后果的正是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北洋水师之所以全军覆没的一个决定性原因便是当年慈禧太后为了过生日,扣押了北洋水师的军饷、军费,使其炮弹全是空弹,根本打不响。

那么,那场战争八国联军总共损失多少人呢?

根据日本自身的统计,日军不算负伤人数,阵亡1363人;根据英国的粗略统计,八国联军直接阵亡人数在2500人以上,如果算上负伤性死亡以及俄军在东北遭遇激烈抵抗的战损,前后的伤亡数字会超过一万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