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②,见义勇为,虽机阱○3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4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5,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6而不扰,故所至民便○7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天资刚劲:生性刚直3机阱:陷阱。4枉直乖错:冤假错案5润身:修身养性6宽简:宽松简易。7便:安逸、安适。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虽 机阱在前/ 虽 几狗不得宁焉 B.读书 辄 成诵/饮少 辄 罪 C. 或 问“为政宽简-----何也?”/ 或 异二者之为 D. 及 冠/ 及 郡下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只限两处 (2分)方 贬 夷 陵 时 无 以 自 遣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1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3分)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3分)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1:C     
小题2:方 贬 夷 陵 时 /无 以 自 遣/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小题3:1(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2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
小题4: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题5: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 A.虽都是即使的意思。B “辄”的意思都是就的意。C.前一个“或”是有的人,后一个或是或许。D. 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点评: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只有掌握了这种语法现象,才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同一个词进行不同的解释。要想较好地把握一词多义这一语法现象,平时要注意积累熟悉常用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同时还要掌握文言实词活用规律,熟练掌握实词活用而导致词义改变的推断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方贬夷陵时”表示时间,是状语,应该断句,“无以自遣”表示原因,应该在其后断句。
点评: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小题3:试题分析: 1要注意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欧阳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2且是尚且的意思,“天下”指天下的冤假错案。“固”是本来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一些省略的成分要补写出来,使句子通顺。
小题4:试题分析:因为欧阳修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 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用原文回答可在第3节找到答案。
点评:理解文言文重点词句的内涵,要在翻译文言文,弄明白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或者找出对应的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5:试题分析: 链接文字所表达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具体的表现可以在选文第三段找到答案。
点评: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虽然探究性阅读追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总之,阅读探究题探究的问题一般都着眼于文本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性理解都不能脱离文本——无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还是探究思考,都要起于文本,归于文本,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妄加发挥。这样才能对文本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价值态度等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理解,进而发掘出其丰富的意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