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有何益处和弊处,如果是法家思想统治中国,中国现今会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有利有弊,至于天平应该倾向于哪一边,众说纷纭,就我个人来看,我认为还是利大于弊。 先看一种偏激思想: 美国人阿.廖库姆在《告诉我》中对儒学祖师爷的评述: 他(孔子)的教导之一,尊敬父母,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不仅教导人们当父母在世的时候尊敬他们,而且在死后还要尊敬他们。做为对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这使中国长期以来只知向后看而不知向前进. 另一种偏激端点: 没有儒家思想,西汉灭不了匈奴; 没有儒家思想,中国的疆域没有这么大; 没有儒家思想,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融合。 儒家思想使人深沉、莫测,后劲十足,个人魅力、国家多彩,外交风格漂亮。 儒家思想把西方人显得肤浅、外露、“狗肚子里装不住二两香油”,得道时欺行霸市,失道时夹尾巴做人。不如我中华那样长盛不衰。 儒家思想乃立国之本,治国之策,不可废止。 儒家思想分为很多各方面,因此他们之于当代中国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天人合一”的例子。 从“天人合一”的中,我们看到了儒家传统的普世伦理,也明白了这种普世伦理的生命情怀之特性,更弄清楚了儒家伦理的包含性和宇宙情怀。它从人的生命价值、社会制度及生态环境方面都可以和当代全球价值和谐地融合起来。以见儒家传统地智慧并以之贡献于当代文明。儒家传统地价值观地体验是关乎个体的人的,但是其立意或动机迹最终的追求却是关乎天下苍生万物的,此二者之结合既有生命之情怀亦有宇宙普遍之道理,其全球价值的精一俱见于宇宙生成论。伦理学和人生论。宋儒张载曾这样描述过“天人合一”的伦理意义:“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在这里明确表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化生的,而且天规定了人之所以人的本性,人类社会理想的伦理制度、人对自然万物所应当遵行的伦理原则以及人对自己生命态度。只有这样,人的生命伦理中才能体现出天命精神,个人才能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人伦价值才会是普世的。这个结论也被诗意般地融汇进了他自己那四句著名的格言之中,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外交方面, 中华民族自古热爱和平,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和平。但是,我们必须有维护和平、保卫和平、实现正义的手段和力量。不然,和平只是一种无法达到的愿望,和平的诉求反而会被视为软弱和可欺。说穿了,和平的话语权不能单独存在,没有足以制止战争的话语权就没有和平话语权。这两权也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其制止战争的话语权越大、越硬,和平的话语权也就越大、越硬、不战而屈仁之兵,正是因为握有强大道使对手不敢于轻易冒险的控制战争权,从而,将其逼到谈判桌上来,逼到国际法的轨道上来。在这个意义上,重新释读孔子“夹谷之会”的故事,借鉴其仁者之勇的精神,尊重和坚持国际法的立场,以及“文武兼备”的和平外交方针等等,是不无益处的。 再谈“孝”的观念: 第一, 作为传统“孝”观念本质属性的血缘亲情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情感关系 第二, “孝”观念仍然是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起点。 第三, “孝”观念仍然是致力于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复兴儒学之文化资源的重要根基。 第四,“孝”观念仍然是稳定家庭基础、解决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支柱。现代社会虽然是一个大空间的工商业经济社会,而家庭仍然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种理性的“孝”观念当然是家庭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卸载、剥离传统“孝”观念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额外负担,促使其向原始状态和本质意义的回返与还原,并结合现代化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合理化诠释与定位,传统“孝”观念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仍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伦理价值与实践功能。 最后归根结底,我们不应该仅仅单纯讨论利与弊的问题,而是更应该研究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7
在古代推行法家都是国家实力在上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