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南局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中共西南局的发展历程:

1、筹建

194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

1949年11月21日,刘、邓首长向四川、贵州、云南、西康4省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忠告,要他们停止抵抗,听候改编。

2、成立

1949年11月2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常德成立,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

3、发展

邓小平、刘伯承调中央工作后,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副书记。

4、撤销

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以适应国家的计划经济建设,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重大决定。

5、再次成立撤销

1960年10月,恢复中共中央西南局,李井泉担任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李大章、廖志高、阎红彦、张经武、周林、于江震、阎秀峰.

1963年8月--1965年11月,陈刚、程子华、张国华、贾启允、刘植岩、任白戈、曾希圣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取消。


扩展资料:

中共西南局的发展作用:

中共中央西南局为大西南政权的建立巩固、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团结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党政军领导人,在坐镇重庆、主政西南的岁月里,建立了伟大功勋。

西南五省区市协作编辑《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文献选编(1949-1954)》,既是充分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作用的需要,也是党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党的历史文献编辑是党史工作的主责主业,对深化党史研究意义重大。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对书稿编辑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对存在的困难予以帮助协调。

同时,也希望西南五省区市协同开展工作的方式能够为全国党史部门的合作提供经验与借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共西南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194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
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同时任命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为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分别统筹进军西南和管理建设西南的党政军工作。
1949年11月8日,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二野前指,由长沙乘汽车到达常德市。常德驻军和地、县、市机关干部及广大市民,从下南门码头到西门白云中学(当时的军分区司令部,今市老年病医院),冒雨列队夹道欢迎。欢迎的群众手执红、绿三角小旗,上面写有“欢迎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等标语口号。为感谢常德人民的盛情,刘、邓临时决定下车步行,他们打着雨伞,神采奕奕,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一直走到白云中学。以刘、邓为首的二野指挥机关和第三兵团广大指战员在常德、临澧、石门、桃源等地驻了1个月左右(二野第五兵团驻邵阳等地)。这期间,二野首长日夜操劳。
1949年11月9日,邓小平在军队干部会上传达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精神和毛主席、党中央的有关指示,作战局形势报告,要求全体干部战士,发扬二野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防止骄傲自满和贪图享受的情绪,掌握政策,为西南人民多作贡献。1949年11月21日,刘、邓首长向四川、贵州、云南、西康4省国民党军政人员提出忠告,要他们停止抵抗,听候改编。 1949年11月2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常德成立,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 194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共中央西南局组成人员的通知,任命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陈赓、王维舟等21人为委员,邓小平、刘伯承等6人为常委。
西南局成立后,配备了西南各省市的干部,组建西南公安部和重庆市军管会公安部的领导和接管班子,制定《接管重庆市治安肃特工作计划》(草案)和入城后的工作、方针、任务、步骤。1949年11月26日,刘、邓首长在常德向二野第三兵团和四野第四十七军一部,发出“关于速歼长江南岸之敌,相机占领重庆”的指示。这一指示发出前后,二野部队在常德人民的热情欢送中离开常德,向西南挺进。第十军于1949年10月31日从桃源出发,沿川黔公路,经沅陵、凤凰,1949年11月11日解放贵州铜仁。第十二军于1949年11月1日从石门出发,经慈利、大庸、花垣,9日解放四川秀山,10日攻占酉阳。第十一军于1949年11月2日从临澧出发,经慈利、桑植西进,配合友军歼灭龙山、来凤之宋希濂第一一八、第五十军。
11月下旬,二野主力向川东南、黔西北迅猛推进。为及时指挥部队作战,1949年11月28日,刘、邓率二野前指离开常德,沿川黔公路向重庆方向转移。留守常德的二野干部战士亦于12月份离开常德。至此,常德人民圆满完成了迎送二野集结整休、挺进西南的光荣任务。邓小平在常德日理万机期间,还非常关心和及时指导常德的工作,注意了解新区开创工作情况。他到常德不久,就听取常德地委书记乔晓光关于常德解放后开展新区工作的情况汇报。11月11日,邓小平在民众戏院(现人民电影院),给常德地、市、县与驻军领导共1000多人参加的干部大会,作了长达3小时的形势报告。他首先分析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精辟地评述了新时期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他在讲话中还肯定常德地区的新区工作经验。他说“常德地委书记乔晓光同志到新区几个月的时间,抓了三项主要工作:
一接管城乡政权;二筹粮支前;三剿匪反霸。这三项工作抓对了,有成绩,特别是支前工作抓得及时,保证了部队的供给和交通运输。
在这些开创工作中,南下干部同地下党同志一起通力合作,初步打开了新区的局面。这些具体经验,对西南新区工作是值得参考的。”在讲到干部问题时,他指出:听说常德地区南下干部很多,地、县、区三级领导班子齐全,连县的部长、局长、干事、科员和区里的书记、区长、助理员等都基本上成套配备。
干部多、班子齐,这有好的一面,可是,西南地区别说区委的班子,连县的班子还没有配齐,这也有好的一面,可能被迫走个正确道路,这就是积极培养,大胆起用地方干部。邓小平用这种巧妙的方法,给常德地区要大胆培养起用地方干部作了明确的指示。 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办公,先后设立的内部组织主要有: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财经委员会(后改为财经工作部)、纪律检查委员会、职工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后改为农村工作部)、外事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党校、西南日报委员会、西南工作杂志委员会、文教工作组、人民武装委员会、国际指导委员会、民族工作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等。
邓小平、刘伯承调中央工作后,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副书记。此时,正是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共西南局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还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符合西南地区实际情形的方针路线、法规法令、政策措施,全面领导了西南地区的各项重大运动及和平解放西藏的斗争,对西南全境的解放、人民政权的建立、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和发展、各民族间的团结与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以适应国家的计划经济建设,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重大决定。 1960年10月,恢复中共中央西南局,李井泉担任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李大章、廖志高、阎红彦、张经武、周林、于江震、阎秀峰.
1963年8月--1965年11月,陈刚、程子华、张国华、贾启允、刘植岩、任白戈、曾希圣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取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