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

如题所述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即今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1924年更名为列宁格勒,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它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同莫斯科和苏联其他些经济地区联结在一起。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苏联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1941年8月下旬,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摧毁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
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此外。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训令,即“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将进攻苏联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其中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苏军部队,尔后同芬军协同,于1941年7月21日之前攻占列宁格勒。希特勒还宣称,届时他要前往列宁格勒冬宫广场检阅军队,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 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布兰的其它地方 ,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北方集团军群由勒布元帅指挥,下辖屈西勒尔上将的第18集团军、布歇上将的第16集团军和赫普纳上将的第4装甲兵团,共22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其中,第4装甲兵团下辖曼施泰因上将的第56装甲军(辖1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1装甲军(辖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以及党卫军“骷髅”摩托化师。
苏军担任列宁格勒防御任务的是西北、北方2个方面军,共5个集团军,37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和10个装甲旅,由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其中,西北方面军辖有第8、第11和第27三个集团军,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部署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境内,屏障列宁格勒;北方方面军辖有第42、第23两个集团军,由米尔兹可夫上将指挥,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拉多加湖东西两侧,对芬军作战。 苏军的掩护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41年7月1口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列宁格勒的进攻。此时与德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辖第7、第23集团军(共8个师),西北方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辖第8、第11、第27集团军(31个师、另2个旅),有22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50%以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击列宁格勒,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面的重要屏障,北方面军首长建立的卢加战役集群(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所列宁格勒军校、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在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下已于战斗开始前向卢加河开进。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攻前对苏军西北方面军占有优势: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击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飞机多8.8倍。
为便于对两个方面军进行指挥,国防委员会于1941年7月10日成立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军事委员会委员为联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统辖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同时还成立了西方向总指挥部,西南方向总指挥部)。
列宁格勒之最初防御由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由第23军团防守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北部地区,第48军团则防守从芬兰湾到斯卢茨克-曼格纳地区,后方是列宁格勒要塞地域、列宁格勒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及其它行动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4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一、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
  夺取列宁格勒是阿道夫·希特勒之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原定的三个战略目标之一。列宁格勒是沙皇俄国旧都及十月革命的发生地、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驻地,和拥有众多兵工厂的工业重镇。
  希特勒对攻占列宁格勒信心十足,因此他已要求印发列宁格勒战役在市内的明星酒店进行庆祝胜利的邀请,虽然希特勒攻占该城之计划失败,这两年半的围城战仍做成对现代化城市最大的破坏和最大的人命损失。
  围城战由德意志国防军实施,包括德国北方集团军,加上芬兰军队的支援,为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行动之一部分。围城战紧随着芬军在卡累利阿及德军在列宁格勒南部住宅区之进攻。当进攻部分被阻止及德国第4装甲军团被调往莫斯科后,德军开始认真准备以围困该城。苏联的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注意到这个变化,并在列宁格勒准备迎击德军之进攻。
  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从1941年8月德意志国防军到达城市外围至1944年1月围城战结束,列宁格勒的战事主宰著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在东线战场北部地区的战略决定,1941年8月所有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线被切断,及该市在陆上被北面的芬兰军队及南面的德军所包围。
  美国租借法案对列宁格勒的食物及物资供应开始于1941年的最后三个月,同时英国及美国在1942年及1943年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增加了这方面的支援力量,对被围攻而在市内剩下的居民及苏联守军给予支持,从1941年至1942年之后连续的三个冬季,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的生命公路被用来减轻市内物资的供应紧张。
  1942年8月,德国人计划了另一个攻占该城之行动,代号为“北光行动”,但北光行动被苏联红军的“锡尼维亚攻势”预先破坏了并因此被取消,同时1942年5月17日国际海军K舰队(包括芬兰、德国及意大利海军舰艇)部署在拉多加湖,在巡航行动中,K舰队切断了在湖南部对列宁格勒的物资供应线,对列宁格勒的轰炸及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就一直持续。
  根据希特勒的书面命令,在守军防守区域外之俄国沙皇列宁格勒战役大部分皇宫,包括凯撒琳宫、彼得宫城、加特契纳、什罗普斯祭、史翠娜及其它历史地标均要被劫掠及破坏,大部分艺术品被运往纳粹德国,在为期33个月的围困中,在大量列宁格勒的工业、工厂、学校、医院、运输设备及基础设施、机场及其它地区均被空袭及长期炮轰。
  德军的围困最终因苏军在1943年1月17日开始的火星行动而中止,当时在沿拉多加月湖岸边建立了一条狭长的走廊,围攻终于在1944年1月27日因朱可夫元帅的攻势,亦即是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的一部份而结束。
  十一岁女孩坦雅·萨维切娃的日记。她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饥饿情况,以及她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的死亡,日记的最后写到:“只剩下坦雅自己。”在围城结束后,她死于营养失调;她的日记曾在纽伦堡审判中被作为证物展示。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在872天的围城战中,在1941年至1942年间的冬季,当所有雀鸟、老鼠及宠物被生还者吃光后,城内出现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列宁格勒警察因而组成一个特别师以阻止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发生。
  二、战役过程:
  在最初的攻击行动中,德国第4装甲集团从东普鲁士进占了普斯科夫,在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中到达附近的卢加及诺夫哥罗德,但是在该市以南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停止前进,另外,德国第18军团的350,000名士兵却远远落后 - 在苏军西北方面军撤向列宁格勒后才能向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推进,7月10日,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相继失陷及第18军团到达了纳尔瓦及金吉谢普,从此地经卢加河防线向列宁格勒前进,由此封锁了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地区,最终之目标是从各方向孤立包围列宁格勒,而芬兰军队则被预计沿拉多加湖东岸推进。
  切断对外连系:
  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布兰的其它地方 ,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包围列宁格勒:
  芬兰人的情报帮了希特勒很大的忙,因为芬兰军队破译了苏联的军方密码及能阅读到苏军低层间的通讯,他会定期性的要求有关列宁格勒的情报资料,芬兰在巴巴罗萨行动的角色已在其第21号训令中说明:“大批的芬兰军队有一个任务,根据德军北翼的进展,向拉多加湖西岸或两岸进攻,以求牵制尽量多数量的苏军。”当德军在8月30日到达涅瓦河后,与列宁格勒连系的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9月8日,当德军到达拉多加湖附近的什利谢利堡时,与列宁格勒的陆上连系亦被切断,9月8日对该市之炮轰做成178处火灾,由阿尔弗莱德·约德尔上将在10月7日签发的希特勒指令重新提醒禁止接受投降。
  芬兰和德国:
  1941年8月,芬兰军队已推进至距离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20公里内,从北面威胁该城,及经拉多加湖以东的卡累利阿地区从东面攻击列宁格勒,但是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住宅区以外数公里旧日苏芬边境之卡累利阿地峡上停止了前进,当他们在9月7日到达东卡累利阿(列宁格勒东北160公列宁格勒战役里)上之丝薇儿河后,芬兰最高统帅部拒绝了德军请求以空军攻击列宁格勒及没有向南再前进,在东南面,德军在11月8日攻占了季赫温,但是未能再向北与芬兰军队在丝薇儿河会师以完成对列宁格勒之包围,一个月后沃尔库霍夫方面军对德意志国防军发动反攻,将德军从丝薇儿河击退至沃尔库霍夫河防线。
  1941年9月6日,曼纳海姆因该战役而被授与铁十字勋章,德军高层的约德尔上将带同该勋章及希特勒的一封私人信件到达赫尔辛基,曼纳海姆之后更穿上整齐军服与希特勒拍照约德尔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鼓励继续对苏联的进攻,1941年时的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在芬兰国会进行数次演说时讲该战争的目的是在东面取得更多土地及形成一个大芬兰,但是战争结束后,他说:“1941年8月24日,我到达曼纳海姆的司令部,德军要求我们越过旧时的边界及继续对列宁格勒的进攻,我当时说攻占列宁格勒不是我们的目标及我们不应攻占它,曼纳海姆及国防部长华登经我同意及拒绝德国人的要求,军方将领,结果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况:德军不能从北面攻占列宁格勒。”之后发现芬兰对列宁格勒没有系统性的炮击和轰炸。
  当时芬兰军队最接近的位置──距离列宁格勒市中心只有33-35公里──和芬兰军队进攻的威胁使市内的防守更为复杂化,在这方面方面军司令波波夫没有调动在芬兰军队当面之守军以部署迎击德意志国防军,因为这些部队需要支援第23军团在卡累利亚地峡的防线,1941年8月31日,当芬兰军队推进到在芬兰湾至拉多加湖沿岸之间在1939年旧日的边界时,曼纳海姆命令停止进攻,芬兰只是继续小规模的攻击以缩小在Beloostrov及因格里亚省的包围圈,因为它们威胁到芬兰军队在由芬兰湾沿岸至武克希河南岸的据点。
  当芬兰军队在9月的头一天到达该线后,波波夫所受的压力有所舒缓,令他可以在9月5日将两个师调往南面以迎击德军[44],但是,1941年11月,芬兰军队发动另一个攻势指向列宁格勒及渡过Sestra河,但在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以外20-25公里的谢斯得罗列茨克及Beloostrov被迫停止前进,没有从芬兰来源的资料关于这攻势及任何报告指挥当时任何突然多出的伤亡数字,另一方面,苏军在11月8日晚上曾收复了联帕拉湖以西1公里的一个叫Munakukkula的山头,但芬兰军队在翌日早上就重新收复,在之后的1942年夏季,一支特别的国际海军K舰队由芬兰、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海军舰艇编成,由芬兰指挥,其目的是非在拉多加湖水域巡逻及在拉多加湖袭击列宁格勒供应线。
  防御行动:
  列宁格勒之最初防御由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由第23军团防守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北部地区,第48军团则防守从芬兰湾到斯卢茨克-曼格纳地区,后方是列宁格勒要塞地域、列宁格勒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及其它行动单位。
第2个回答  2018-05-13
时代背景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即今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
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1924年更名为列宁格勒,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它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条铁路线把列宁格勒同莫斯科和苏联其他些经济地区联结在一起。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苏联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1941年8月下旬,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摧毁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
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此外。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训令,即“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将进攻苏联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其中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苏军部队,尔后同芬军协同,于1941年7月21日之前攻占列宁格勒。希特勒还宣称,届时他要前往列宁格勒冬宫广场检阅军队,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 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布兰的其它地方 ,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北方集团军群由勒布元帅指挥,下辖屈西勒尔上将的第18集团军、布歇上将的第16集团军和赫普纳上将的第4装甲兵团,共22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其中,第4装甲兵团下辖曼施泰因上将的第56装甲军(辖1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1装甲军(辖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师),以及党卫军“骷髅”摩托化师。
苏军担任列宁格勒防御任务的是西北、北方2个方面军,共5个集团军,37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和10个装甲旅,由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其中,西北方面军辖有第8、第11和第27三个集团军,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部署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境内,屏障列宁格勒;北方方面军辖有第42、第23两个集团军,由米尔兹可夫上将指挥,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拉多加湖东西两侧,对芬军作战。

德军背景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集团军(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博克元帅)一部兵力和从芬兰进攻的军队协同下夺取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第1航空队共760架作战飞机,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芬兰东南部,两个芬兰集团军辖15个步兵师(内1个德国师)又3个旅,应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以及卡累利阿地峡转入进攻,与德军会合于斯维里河及列宁格勒地域。在芬兰集中的部队发出的行动,由德军第5航空队(240架飞机)和芬兰空军(307架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背景
苏军的掩护军队在德军优势兵力压击下被迫向腹地退却,德军于1941年7月1口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列宁格勒的进攻。此时与德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辖第7、第23集团军(共8个师),西北方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辖第8、第11、第27集团军(31个师、另2个旅),有22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50%以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德军可能突击列宁格勒,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面的重要屏障,北方面军首长建立的卢加战役集群(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所列宁格勒军校、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在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下已于战斗开始前向卢加河开进。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攻前对苏军西北方面军占有优势: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击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飞机多8.8倍。
为便于对两个方面军进行指挥,国防委员会于1941年7月10日成立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军事委员会委员为联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统辖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同时还成立了西方向总指挥部,西南方向总指挥部)。
列宁格勒之最初防御由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由第23军团防守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北部地区,第48军团则防守从芬兰湾到斯卢茨克-曼格纳地区,后方是列宁格勒要塞地域、列宁格勒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及其它行动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