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如题所述

林则徐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称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成为清帝国与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则徐一生奉命与西方周旋,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扩展资料:

林则徐称自己“先政后文”,然而,他不只是杰出的政治人物,而且才气横溢,文笔敏锐,博览经史。其诗作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林则徐小时候在父亲林宾日薫陶下爱好文学,八、九岁时已能对对联。其后,林则徐参加院试,一万多名考生中最后只淘汰剩下林则徐和一名老童生二人,考官决定以对联分出高下,林则徐以十三之龄取得案首,十四岁成秀才。

林则徐少年时钟爱白居易的诗作,故此有心摹仿白居易的风格,诗词内容大多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抨击贪官污吏,此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病马行》、《驿马行》、《答陈恭甫前辈寿祺》。

到任钦差大臣禁烟的时候,诗作主要描述禁烟运动,对入侵者的抨击,及战争中的情境,当中诗作《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中,最能代表林则徐当时的心境。

林则徐一生中的诗作数量极丰,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他曾自编《试帖诗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诗草》、《黑头公集》、《闽中小题砺锷集》、《云左山房诗钞》等诗集。

《试帖诗稿》在浙冮发现,仅为残本;《使滇吟草》现存福州市文管会;《闽中小题砺锷集》于2005年在福建泉州发现,为唯一流传之本;流传最广是《云左山房诗钞》,其余皆以散失。

此外,林则徐暨学书法又学作画,他藏有米芾的真迹,自《蜀素帖》看出书中皆有画的道理,认为书法和绘画相通,即“画从书入,书以画入”,非书法精熟者不能识书昼。

绘有《梦菜图》、《杏花红雨图》、《报闰图》,亦评画,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则不多。

林则徐亦作篆刻,以诗词、书法融入印章之中,他的篆刻作品非常多产,被人评为志怀高远,工于骈俪,楷书用笔遒劲,风格典雅。

林则徐的青年时期,受佛教思想熏陶,无论政务繁冗,还是坐轿中,仍坚持背颂佛经,并深信力行。

林则徐一名曾孙中华民国最高法院前院长林翔,藏有林则徐的佛学著作《净土资粮》,《净土资粮》分作五大章节《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其字恭楷,一笔不茍。直到遣戍新疆,林则徐仍潜修净土宗佛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3

一、治理水利

林则徐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

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

《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二、防卫新疆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

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

三、广州禁烟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扩展资料: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

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放眼世界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

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12]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13]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14]

治理水利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到任后,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验催河工,保持质量,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下令检验河堤料垛,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总于每垛夹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计束,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厅不拆。”
林则徐做事如此认真,令贪官无可作假,桃汛来时,两岸安然无恙,道光帝多次称赞。当林则徐的对治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日丰,诗人张际亮向林则徐提议将黄河河道改道北流,从山东利津入海。林则徐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员都反对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则徐不能独揽全局,张际亮之提议遭否决。直到林则徐逝世前不久,还表示张际亮的治河方略是对的。林则徐逝世后,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15]

安定陕西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林则徐任陕西巡抚后,便上书皇帝,宣称陕西“ 东北

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纷歧,奸究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为民害” 。并表示决心要把“ 除暴安良” 、“ 严缉捕以靖地方”,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 首务” 。当时刀客的活动主要在关中地区,尤以渭南、富平、大荔、蒲城一带最盛行。他们“ 有窝巢以为藏身之固, 有器械以为抵御之资” 。所以“ 不独兵役避其凶锋”,即州县营员亦“ 惜费惮劳” , “ 望而却步”。林则徐上任后, 对地方官吏兵勇的所谓“ 锢习” ,首先是“ 剖析开导, 务令极力破除”, 增强他们“ 缉匪” 的勇气和信心,然后以“ 马得讽纠众夺犯伤差案”,从渭南刀客下手。此案原发生在五、.六月间,七、八月林正式接任后,便“ 亲提研鞠”,除判首犯马得讽以斩刑、“ 就地正法” 外, 而将刀客赵恩科子、史双儿等人,“ 不分首从,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 。到是年底,由于林则徐积极督剿,在关中东部各县,以及陕北的安塞等县,又相继缉获146 人,其中明确称为“ 刀匪” 的有46人, 均从严惩处 。对林则徐积极镇压刀客的行动, 道光帝朱批“ 所办甚好”,大加赞赏。[16]
在镇压了“刀客”之后,林则徐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万石存粮向贫民平粜,对于无力购粮的极贫户与老弱病残者,由官方收养,省城西安即收养极贫百姓三四千人;劝绅商富户出钱出粮救济其所在村寨的贫困户,并令地方官与各地富户收买、质押耕牛,以免影响耕种;另一方面,向清廷连上《被旱各属分别缓征折》《咸宁等十二州县应征粮石展限奏销折》,请求朝廷缓征钱、粮。为从根本上免除灾荒,他筹议兴修关中水利,命陕西督粮道张集馨对《关中胜迹图志》一书加以研究,提出方案。这一计划终因费用太大,未能实现。林通过上述多种办法,使陕西局势得到暂时的稳定。[17]

防卫新疆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18]

广州禁烟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则徐在两湖总督任内向道光皇帝上书言事,痛陈

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6张)
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读后深为所动,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19]

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
林则徐向清朝道光皇帝奏报收缴鸦片情况奏折
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26
林则徐是在中国毒品最黑暗的年代,上至王爷以及首席军机大臣,下至凡夫走卒都有受贿,外有强大的毒饭子英国,船尖炮利,内外交煎的情境下,与毒品一战,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一肩挑起天地重担,风云变色。林则徐不但是中国人的英雄,他也是全世界的英雄。星火燎原,正能量从林则徐开始,燎遍了五州四海,林则徐被全世界公认为英雄,是载入世界史册,属世界文化一部分。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纪念日,联合国大会[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中国没有任何一位英雄是全世界公认的,除了林则徐。林则徐超高境界的至诚名言,茍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国凝聚了多少正能量,多少无名英雄因他感召,舍身就义,前仆后继,扭转乾坤,昭示着中国将步入康庄大道,此去万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