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精英对《南方周末》这份报纸颇多非议?

平时很喜欢这份报纸,但是有不少人说它追求西方式的报道风格,是故作深沉,其他的批评不一而足。很是困惑。。。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南方周末最为鼎盛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的南方周末在敢言和能言这两方面都不及当时。
原《南方周末》记者陈菊红说:“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当年的《南方周末》可以说引领了一代中国新闻人的新闻理想,被称为“最有良心”的周报。《南方周末》当时的口号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新闻梦在姹然一现之时,中国传媒人恍若隔世,孩子气十足。过犹在目的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至今仍然有着令人吃惊的打动心灵的力量。
而现在的南周,已经不复当年盛事,作为骨血的主要编辑记者也纷纷出走。05年,南周有一次较大规模的记者出走,《南方周末》城市版主编陈菊红,头版编辑方三文,消费广场主编曹西洪已经递交辞职报告,记者李玉宵,杨海鹏,翟明磊,贾明,朱强,杜卫东,甄茜,江华,贾明,周浩明确离职意向。
而更多的人说的是——南周堕落了。

现在的南周,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比较两个口号可以明显发现定位的不同。原本南周的煽情和人文主义结合的很好,而现在的南周煽情的成分更高。
所谓西式的报道风格,并不应该成为批评的理由,新华体的僵化是成为共识的,既然公认华尔街日报体好看,那么为什么不学习?无非是把新闻做得好看一点的一种方式。我想类似的批评根本在于南周所摆出的精英姿态,一副启迪民智的样子。但是新闻媒体应不应该担任引导者和教育家的职责,并没有定论。虽然我反感媒体以教育家自居,越俎代庖,但是以媒体的影响力,如果能客观起到积极作用未尝不是好事。

南方周末始终是中国最好的报纸,集中代表了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理想。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最有勇气接近真相的媒体中总有南方周末的身影。这一点毋庸置疑。非议是希望它更好,甚至希望回复十年多前的辉煌,不必困惑。像南周这样的媒体,注定要与体制内的种种斗智斗勇,同时经历市场的风浪,这是艰难的营生,不能要求它永远保持最高水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8
我是学新闻的,觉得至少在我们学校这份报纸还是得到业界的比较大的认可的,说他学西方从专业角度看不算是批评,因为新闻本来就起源于西方,西方新闻大部分时间的确比我们要专业,正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媒体敢于说话 有时才会遭受更多非议吧
第2个回答  2008-09-17
是有些人有非议,主要是各自站的角度不同,也可以说是对事物理解不同而引起;其实,南方周末还是很多人喜欢看。特别是老同志。
第3个回答  2019-07-17
这种先入为主的扣帽子标题恶毒至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