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临床把阳痿分成几个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如题所述

(1)肾阳不足。由于素体阳虚,或久病伤肾,或恣情纵欲,房事过度,或手淫无节制,久之致肾阳亏虚,元阳不足,不能促进性机能,故性欲减退,而阳痿不举。故患者面色发白,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疲软无力,腰背畏寒,伴有滑精,精液清冷,小便频数,头昏耳鸣。舌淡胖而嫩,有齿痕,脉沉细尺弱。治宜温肾壮阳。常用右归丸加减:熟地15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兔丝子15克,山药15克,肉桂6克,附子10克,巴戟15克,淫羊藿15克,阳起石10克,鹿胶10克(烊化)。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五子衍宗丸、右归丸、赞育丹。

(2)心脾两虚。由于思虑过度,心脾两伤,气血生化无源,或大病久病之后,中气虚弱,血气未复,均可导致宗筋弛纵(即阴茎失养而致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患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形体消瘦,食欲不振,疲软无力,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苍白,淡白舌,脉细弱无力,治疗宜补益心脾。常选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2克(或用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黄芪15克、桂元15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木香5克、补骨脂10克、兔丝子10克、仙灵脾15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六君子丸等。

(3)肝郁不舒。长期情志不遂,忧思郁怒,或长期夫妻感情不合,或性生活不和谐,使肝失疏泄之职,导致宗筋所聚无能而痿。患者常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胁肋不舒或胀痛。睡眠多梦,食谷不馨,便溏不爽,苔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常用逍遥散加减:柴胡9克、当归10克、枕芍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香附6克、郁金10克、九香虫6克、枸杞子10克、兔丝子10克、远志9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加味逍遥丸、疏肝丸、舒肝止痛丸等。

(4)湿热下注。平素过食肥甘、高梁厚味,酗酒无度戕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热,湿热内蕴,下注肝肾致宗筋弛纵,导致阳事不举。患者常兼有遗精之症,阴囊潮湿瘙痒坠胀,甚或肿痛,小腹及阴茎根部胀痛,小便赤热灼痛,腰膝酸痛,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常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6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蛇床子10克、金铃子10克、柴胡6克、萆10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三妙丸、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

值得注意的是,湿热患者不宜喝酒,更不宜酗酒。因酒性热易助湿热。由湿热所致阳痿临床上并不少见。早在明朝李时珍就曾指出:“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兴遗,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亦曾说:“酒激起了愿望,但也使行为成为泡影”。都足以说明,饮酒过量可导致阳痿。

古代中医传统内服治法,略录一、二,源于汉唐时代,从现幸存的专著中传有方药。如《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所载治男子阳痿方或令阴长大方及《洞玄子》所记“秃鸡散”、“鹿解散”。《素女经》也曾介绍了一些治阳痿的方药,如治男子阳痿不起,起而不强,就事如无情,阳气少,肾源微,方用肉苁蓉、五味子各1克,蛇床子、兔丝子、枳实各1.5克,捣筛,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也可用雄蛾(干燥、未交配者)1.2克,细辛、蛇床子各1.2克,捣筛,以雀卵清和如梧桐子大小,临交合时服1丸,可使阴茎强壮,若阳强不已,则可用水洗之使阳痿。此外,使阴茎壮实也可用蜀椒、细辛、肉苁蓉各等分,捣筛,放于狗胆中悬所居屋上30天,用时以之磨抚阴茎,可使壮盛。使阴茎长大,亦可用另一内服方,其药味组成及份量是:柏子仁2克、白蔹1.5克、白术3克、桂心1克、附子1克。上药捣研为散,每日2次,每次食后服1方寸匕,连用10~20日可壮阳。

《玉房指要》亦记有使男子阳壮、性欲旺盛的药方,其药味组成与份量是:蛇床子、肉苁蓉、远志、续断各等份,研末为散,每日服3次,每次1方寸匕。以上所列各方,不论内服外治,大都是古人用补肾壮阳药以加强性功能。对治继发性阳痿有一定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