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如题所述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初唐四杰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初唐四杰在唐代初期和中期的人气比较高,他们四人都非常的有才华,在青少年时期就获得了初唐四杰的称号,确实很不容易。起初他们四人在朝中做官,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从官小而名大,可以说是年少才高。
四杰在初唐诗坛的地位是很重要,他们不光喜欢作诗,而且还习惯用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从而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除此之外,初唐四杰也为“五言律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让七言古诗的发展有了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6

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杨炯


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04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精华介绍
  “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
  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风格清新,他的赋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他与卢照邻等人都试图改变当时“争构纤维,竟为雕刻”的诗风。他在27岁时所写的《滕王阁诗序》是词赋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阁诗》则是唐诗中的精品,且诗中手法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至于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更是公认的唐诗极品,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唐诗中最能渗透古今、撼动人心的千古名句。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
  骆宾王(约640~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初唐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第3个回答  2019-04-30
初唐四杰
指的是
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四个人
,他们都是
初唐
中后期很有
才华

诗文
作家
,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唐诗史
上,他们是勇于改革
齐梁

艳诗
风的
先驱

唐太宗
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
上官仪
也秉承
陈隋

遗风
,其作风靡一时,
士大夫
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
诗风
仍在
诗坛
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
诗歌
从狭隘的
宫廷
转到了广大的
市井
,从狭窄的
台阁
移向了广阔的
江山

边塞
,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
唐诗
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
咏史诗

咏物诗
,还有
山水诗
,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是
千古
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
于易水送人
》。有歌唱
征人
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
思妇
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
五言律诗
奠定了基础,并且使
七言古诗
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
五律
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
诗篇
为稍后于他们的
沈佺期

宋之问
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
三国时期
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
唐代
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
杰作
把七言古诗推向了
成熟阶段
。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
成就
,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
七古
。他们在
文学史
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指的是唐朝初期四位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四杰”的生活遭遇大致相同,“年少才高,位小名大,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为悲惨”。     

2.“四杰”对初唐诗坛漫延的齐梁余风深感不满,努力开拓诗歌表现题材,感情充沛,风格质朴,对唐代诗风的转变起了先驱作用。

3.“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尤指骈文和赋。他们的骈文抒情、说理或叙事兼有,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明显区别于六朝后期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