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基层政府舆论引导能力

如题所述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地方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常采取维稳政策, 不正面回应, 常常怕“惹火上身”, 于是一再躲闪, 扯皮推诿或闭口不谈。针对这种情况, 各地方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摒弃“官本位”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 以权威信息打消媒体和公众的疑虑,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 增强民众对其的信任。此外, 地方政府官员要对网络舆情作出判断, 加强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和紧急处置能力, 密切关注网络舆情, 尤其要重视涉及政府形象的舆情事件。地方政府也应该抛开私利的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人民群众平等交流互动, 积极采纳人民群众的合理建议和要求, 消除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不满情绪, 不再一味地“捂、堵、藏、压”, 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来, 切实履行地方政府的职责, 体现“民本位”思想, 积极主动回应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和谣言,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赢取民众的信任,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二、加强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当利用自身的公共形象和公共权威,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积极探索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向, 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当掌握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动权, 使网络舆论释放正能量。地方政府要在网络舆情的背景下提升政府公信力, 就要重视网络舆情管理,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走向正确的方向, 主动设置议题, 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使得舆情相关报道更真实、更规范、更有说服力, 还要注重培养“意见领袖”, 让他们与网民进行交流, 在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向网民说明地方政府处理舆情的初衷。这样才能将舆情真相还原给民众, 真正做到与民众的良性沟通, 真正取信于民, 真切回应社会, 缓解政民间的矛盾, 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并支持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视域下提升政府公信力还应做到对网络舆情加强监督管理, 打击负面网络舆论, 营造健康的舆情环境。然而, 地方政府在加大网络监督管理时应真切做到通过法律手段, 不能只治标不治本, 这样才能维护互联网的正气。


三、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俗话说, 真相被公之于众后, 各种谣言才会不攻自破。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如果一味地沉默应对, 舆情危机不但不会很好地解决, 还会激化政民之间的矛盾, 最终导致舆情事态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众所周知, 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地方政府有效规避虚假信息的最佳方式就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实现政务透明化。对此, 地方政府应顺应“互联网+政务”的趋势, 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拓宽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 来满足社会民众最广大的知情权。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是开放政务信息的主渠道, 但不是唯一的平台。要坚持以服务公众为核心, 加强地方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加强信息传播, 及时回答群众的疑虑。信息披露无疑有利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人们对政府的了解越多, 他们就越相信政府。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5
 一、 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务信息查询机制
  首先,党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客观的网络观。网络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各种社会民智的肆意表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放大暴露,更是党和政府不可放弃的重要宣传平台。要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
  其次,要始终强调各级党和政府担当“网络舆论领袖”的角色参与意识。宣传干部要主动担负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决策参与、收集民众舆情、协调新闻媒体、发布政府新闻等职责,做到不缺位、不缺人。
  其三,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其政务信息及时梳理分类,根据职责范围,制定信息公开的规则和“阀门”。譬如,在出台一项有关民生的重大政策前,可通过官方或民间网络平台进行话题设置,抛砖引玉,广泛征集民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水平。对可能引起较大争议的工程类项目,允许部分网络意见领袖预先参与论证、激辩,而不是坐等网络舆论发酵后被动应对。不做网络舆情的救火员,要做预警者和沟通者。
  二、 建立多维立体的基层宣传工作模式
  首先,要以强势氛围烘托中心工作,引发群众充分关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全面动员发动群众,指导开展公益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其次,要以优势媒体外塑政府形象,打造正面舆论发声场。主动对接媒体,依托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及时报道政府举措、进展和成效,引导干部群众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要以网络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巩固壮大舆论阵地。通过微博、微信、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与群众实现互动沟通,提升社会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 建立快速响应队伍与舆情研判机制
  首先,网络问政要以高效的执行力作为前提条件。当前,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微博、微信已成为趋势。这是践行阳光党务、政务,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不要小觑一则短短几百字的微博,有时却能爆发出“原子弹”般的舆论威力,这也对政务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网上发布言论要保证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政务机关本身必须具备高度的执行力。若网上说的一套,网下做的另一套,言行不一,反而落人口实,起到反作用。
  其次,政府部门必须组建高素质的舆情管理团队。越来越多的政府舆情危机案例表明,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密不可分。作为政府部门,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不仅要有一支快速反应的作战队伍,更应具备坚定的政治自信和执政底气。舆情管理侧重做好日常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建立舆情应急响应预案;危机公关侧重于突发事件的斡旋化解和舆论形象从负面向正面引导。简言之,不仅要夺回互联网上的“麦克风”,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更要善于维护和塑造始终如一的政府良好形象。
  四、 打造尊重网络表达的政府话语体系
  在网络时代来临之际,政府部门必须要快速让自己成长,才能免于陷入被动应对的窘境。
  其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宣传工作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渠道了解民众关切、吸纳民意民智,才能问诊把脉、运筹帷幄,实现有效传播。基层宣传干部要懂网、用网,而不惧网。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建立政策讲解员、文明宣讲员、理论学习辅导员、文化指导员、舆情通讯员等基层宣传队伍,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其二,要建立一套严格可循的政务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审批-发布-维护”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挑选一批“有责任心、熟悉网络、精通政务”的人员来负责管理,确保“发布有人审批,日常有人更新,询问有人应答”。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要根据管辖范围和职能分工的不同,找准定位,打造特色,集聚人气,争创品牌。
  其三,在网络宣传中建立生活化的新话语体系,贴近网民。舆论引导要坚持“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的宣传必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网络宣传内容的选择上,要善于挖掘宣传主题的新闻性和实用性,尽量选择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话题,如服务信息、惠民政策等,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宣传用语应多用生活用语,尽量口语化,语气平和、公允,避免打官腔,切忌说空话、套话。要切实提高策划和组织水平,增强主题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群众关心的话题切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简言之,就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最想听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