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自《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原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如下: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词句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扩展资料: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

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

“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附上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
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
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
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
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
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
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
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
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
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
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
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1
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附上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
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
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
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
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
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
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
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
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
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
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
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第3个回答  2018-12-17
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译作: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附上曹植《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原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
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
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
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
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
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
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
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
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
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
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
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
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
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
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
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
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
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
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
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第4个回答  2020-10-10
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自《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原文如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如下: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词句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扩展资料: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

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清代沈德潜说,曹植诗“极工起调”,这两句就是一例。这样的开头是喷薄而出,笼罩全篇。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诗人故设问答,补叙来历。“借问”四句紧承前二句,诗人没有继续写骑白马的壮士在边塞如何冲锋陷阵,为国立功,而是一笔宕开,补叙壮士的来历,使诗歌气势变化,富于波澜。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铺陈“游侠儿”超群的武艺。这是补叙的继续。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的对偶句使诗歌语言显得铿锵有力,富于气势。

“控弦”四句,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都很生动。这些描写说明了游侠儿“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为后面所写的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好铺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