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抗金兵的故事

拜托啦!!!

岳飞的悲惨结局或者说岳飞的最终身死,秦桧扮演的角色,不过就是一把刀而已,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被他的主子给不断地磨,磨到最锋利的时候,为他的主子除去一些他想要除去的但是又不方便自己亲自出面的人。

岳飞剧照

那么秦桧的主子那就显而易见了,除了宋朝最高统治者赵构以外又还能有谁?毕竟赵构既然能得江山,那他也不是一个蠢人,如果仅凭秦桧的几句挑拨,就能使他自毁长城?显然不是,赵构与岳飞之间的间隙隔阂其实由来已久了,就算没有秦桧,以赵构的心胸其实岳飞也难得善终,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赵构得位不正,在北宋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其实是让赵构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勤王保驾的,但是赵构却拖拖拉拉,不断地吸收勤王部队,东走走西逛逛的拖延时间,最后北宋灭亡,他得以在南方称帝,所以他忌惮北伐,所以在北伐与否,让岳飞统军的一系列事情上,是有过很多冲突的,而岳飞又是一个直肠子,政治敏感度不高,以一个武人的心态发表自己的看法,曾数次给皇帝脸色看,辞官不做等,自然无形中在赵构的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另外,岳飞的忠诚度的问题,岳飞是忠臣,这毋庸置疑,但是岳飞的忠是忠于北宋的那两位皇帝,还是忠于宋朝百姓,还是忠于赵构的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这也是赵构对岳飞最后放弃的一个原因。

最后,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岳飞太能打了,岳家军太强大了,岳飞的掌握的军权太大了,以及岳飞最后十二道金牌的抗命,我们知道岳飞是为了保护百姓能够安全撤离,才耽误了几天,但是要知道,宋朝最忌讳的就是武将,更何况是一个掌握大量军队,又是民心所在的一个武将,所以说最后秦桧对赵构说要除去岳飞,赵构说了句,岳飞是忠臣,但是秦桧只回了一句,当年太祖皇帝也是后周的忠臣,直接把赵构心里想的,但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了,也就导致岳飞最终的身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1
南宋初,岳飞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将宗泽的赏识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军队的将领。

  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

  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

  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

  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

  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第2个回答  2008-09-15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岳飞要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第3个回答  2020-01-04
1127 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这一年,岳飞正好20 岁。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

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

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

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

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越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1140 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

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12 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 ”十年之功,废於一旦! ”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

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

1141 年12 月29 日,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当时岳飞年仅39 岁。临刑前,他奋笔疾书,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 ”

岳飞被害后,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大片国土沦於金人之手。岳飞虽然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於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

1、岳飞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抗金背景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社会,其农业以租佃制为主。宋代文明大大超过唐代文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宏大的进展。

(注:据史学家考证,在宋朝鼎盛之时,宋朝的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80%以上。而在21世纪的当代,中国的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美国的经济总量则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以上)

12世纪,居住在中国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金国,先后灭掉辽国和北宋。北宋灭亡的那年,金国人无心统治中原地区,就想出了“以汉治汉”的方法——立傀儡皇帝张昌为帝,张邦昌仅当了33天的皇帝,就将政权转让给了宋高宗赵构,赵构建立起南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赵构只知南逃,不敢抵抗,甚至一度乘船入海,不敢登陆。他写信给金军统帅宗翰苦苦哀求:“自古面临危亡的国君,或是奔逃,或是坚守。

我现在已经逃无地,守无人。乞求元帅赐予怜悯和宽恕。”全军南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些主战派将领,坚决抗击金兵。岳飞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员。

扩展资料:

1、绍兴和议:

宋高宗、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先后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金乞和。而这时金兀术攻打淮西又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对宋战争已不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方开始了紧张的和议活动。

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这样的良将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怕岳飞反对和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

此后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归金朝。这个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伙同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及张宪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云年仅23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2、岳飞被害

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

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

宋宁宗在位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抗金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身经大小战役百余场,未尝一败,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