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功大?还是过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又筑长城,修驰道、建骑兵、击匈奴 敢做敢为,大气磅礴,首创了一个强悍向上的新时代!但他极度的残忍,拿自己的子民当作奴隶一样看待,而且还杀人成性!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

始皇帝的功绩,还需要说吗?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最后也明白了应该把江山交给扶苏,由他来推行仁政了,让老百姓喘口气了。可惜天不假人寿,被赵高这个阉人乱政了。即使今天看来,为很多人诟病的秦之暴政,也确实因为始皇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很想把事情由他一个人做完全,而忽视了事物是发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则我们今天怎么可能享受着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便利? 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其间的549年,诸候混战无休无止,百姓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人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能尽快完成统一。而秦始皇统一中原,恰是应人民所愿,结束了相持数百年的诸侯混战。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孕育而生。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响了各地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齐、燕等国发行的是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过铲形的布币,秦和东周边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赋税相关,但由于各国的单位进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五花八门。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以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差异。文字形体不一,造成了人们交流的不便和误解,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交流产生了莫大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以秦国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除六国的旧体文字。小篆不仅吸取继承了六国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时还具有笔划简明的特点。较易推广。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文字——隶书。这便是我国今体文字的前身了。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胁之后,秦始皇又立即调转矛头,决心降服并大力开发越族地区,迁移近50万人口到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绩无数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世人认可的暴君。他生前为已享乐,不惜人力,每年动用数以万计的刑徒(事实上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的民众),顶烈日,冒严寒,长年劳作。总计共在关中修建了400多座离宫别馆。关外和咸阳200里内各修建离宫别馆400多座,宫殿270座。其中最著名还要属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说阿房宫方圆共有300里。 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死后一样能享有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他刚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座陵墓,一修就是几十年,直至他过世。陵墓内除了藏有大量奇珍异宝,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个微缩的宇宙世界。墓室顶部纹有天文图像,用大明珠镶嵌,象征日月星辰。并以各种昂贵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观。为防止墓穴被盗,墓室周围布满机关,一旦触动,将被暗箭射死。 为了长生不老,秦始皇先后几次受徐福,卢生等人蒙蔽,为求长生不老仙药而挥霍大量人力,财力。 此外,为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实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他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收藏医学,占卜以及种植的相关书籍,其余一律上交消毁。凡是私藏或知情不报者,皆要受到诛连。除《秦史》之外,其余六国史书皆未免于难。除儒家一派,余下的各家学说均付之一炬。他还秘密审问四百多位曾暗中诽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活埋。“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浩劫,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也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遗憾。如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史学已有定评,不必细说。后人应引以为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是非的意义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10
应该是功大于过。秦始皇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统一中国文字、统一度量衡、始修长城、开了运河等。
先看看我们后人给这位伟人强加的“罪过”: 1 焚书坑儒 2 修长城现在就先看一下第一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在大一统的形势下,各门各派都在极力吹捧自己的学说,而社会的大变革,是不允许有这种思想上的不统一的,要有政治上的统一,必须先从思想上着手,自己的政策在现实中实施,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阻力。的确,他实惠了一些文化,我们后来的“文字狱”,“文化大革命”却又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长城,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当时修建,有个方面积极的意义,低于外辱,加强集权。虽然有一些人员的伤亡,但也是不足为取的。
其实要准确地衡量一个人的功与过谁大与谁根本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我们连自己生平做的错事与正确的事孰多孰少有时都无法肯定地回答,更何况是衡量其他人?谁没有犯过错的时候?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在我看来,秦始皇虽然残暴,但他的的确确为中华民族做了不少好事,他的一生过得比别人更有意义,这就足够了
虽然是暴君但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衡量度,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不能泯灭!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并初步将“大一统”思想灌输给了中国人,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提供了依据。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雄”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但是他 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评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第2个回答  2015-04-10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评论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秦始皇称帝后,主张“事皆决于法”,从而高扬起“法治主义”的大旗,以理天下。直到今天,法治主义也是个十分诱人的主张,而法制社会更是今人努力在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境界。难道在几千年前,这位极权皇帝就已经实行了法治主义吗?到底什么是法治主义?秦始皇搞的“事皆决于法”是否是法治主义?这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的法治思想将不无益处。 死后建立了秦始皇陵,而是为不把建陵之事告诉世人,便把大多数工匠也活埋了。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