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7a/7a533ba6c02c918c76343ce99a41bcee.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龙广镇的旅游景点 - 00问答网

龙广镇的旅游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五省会馆
“五省会馆”又名“五省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广场坝中心繁华地段。
民国十二年(1923年)袁廷泰的大儿子袁祖铭(号鼎卿)率军出黔,逐鹿湘、鄂、川、陕诸省,所战皆捷。北洋军阀吴佩孚欲回笼络,委袁祖铭以“五省联军总司令”职备。袁廷泰得知,自命不凡,在龙广场坝兴建“五省宫”,命名为“五省会馆”。供奉“五星聚奎”神牌,实则纪念袁祖铭官升荣显,炫耀其袁家权势。
“五省会馆”成四合大院,占地近两亩,正大厅五间,两厢各三间,门楼亦五间,均为砖木瓦面结构。天井坝置花坛,植玉兰、桂、樱等花木。一度成为袁廷泰坐镇龙广办理事务之所。现除门楼戏台被拆改建办公楼外,其余保存完好,可供游人参观。
卧雪山庄
位于龙广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安龙县城32公里,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39公里。
在黔西南地界,对乡间大集镇的排序,素有“头青山(今普安县青山镇),二者相(今贞丰县者相镇),三龙广(今义龙新区龙广镇)”之称。这其中,龙广镇老街之上,“卧雪山庄”可谓声名远扬。
卧雪山庄修建于民国6年(1917年),始建者袁廷泰,乃民国中前期影响力播及全国的一代枭雄袁祖铭之父。
袁廷泰,号干丞,其父袁绍轩因白旗起义时曾投靠义军,战后被押解贵阳处死;其母蔡氏因之悲怆自尽。龙广袁氏财产,也被官府全数没收。此时,袁廷泰年仅4岁,由庶母李氏抚育。李氏节衣缩食供其就读于私塾,并时常告诫袁廷泰学文习武,重振家业。袁廷泰勤学好问,兼习武艺,师友均很看重。
稍长,袁廷泰返乡购销土布、经商置业,他精算计、守信用,为当时安龙商界所推重。由于袁廷泰勤学诗书,还与当地社会上层人士贺成高、刘芷渊等人过从甚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后,广西会党军经常渡过南盘江,烧杀抢掠,滋扰各府、州、县。因袁廷泰幼习武事,颇具其父、祖将门之风,绅民推荐其充任兴义府西乡团总。袁廷泰遂弃商而治兵,勤操练、严纪律,效果显著,深得兴义知府石廷栋器重,委其全权处理西区诸事务。袁廷泰开始名扬盘江八属各州县,龙广袁氏家族也跨出了东山再起的坚实脚步。
至其子袁祖铭,凭借护国、护法两役之显赫战功,名动西南,曾任贵州省长、五省联军总司令、北伐军左翼总指挥,是名动全国的贵州陆军上将。袁氏一门可谓东山再起。
龙广袁氏东山再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袁廷泰在龙广集镇之上修建了“卧雪山庄”。
当年修建卧雪山庄时,袁廷泰聘请时人称为“王大师”的王仁孝(贵州大方县人,16岁时应募入伍,编入安义镇中营,后留居安龙)领工督造。
卧雪山庄感观上中西合璧,典型的中国南方民国风格建筑,砖墙围护穿斗木结构硬山小青瓦顶,一楼一底,由正房、东西两厢及对厅组成走马转角楼式四合院。正房、对厅面阔七间,庄严肃穆异常气派,门窗孔洞采用欧式券拱,细部砖塑白菜等众多图案,细腻精致。立于四合院天井之中观察,正房、东西两厢前檐及对厅后檐部位均采
用砖砌罗马柱式立柱,柱与柱之间尽为券拱门洞,檐柱之后金柱开始采用落地木袁柱,木柱间加装门窗、板壁等装饰,与外部砖柱间形成廊道。因此,正房、东西厢、对厅四围带廊将天井包围。各房屋面采用角沟搭接,巧的是,角沟底部各房砖砌檐柱交接处呈直角,于交接直角处安装特制瓦管,接通屋面角沟底部直至地面,形成十分巧妙的排水管道。这栋建筑的细微特点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卧雪山庄这组四合院,室舍可寝宿二三百人。当年,其客舍陈列名家书画,玉器古玩,极尽奢丽,为款待权贵之所。室外辟花园,鱼池假山,盆花罗列,品名繁多,富丽堂皇,类公侯之家,乡人称之为“龙广金字塔”。
1920年,袁廷泰于“卧雪山庄”门前建“节寿坊”,以表彰其蔡、李二母,示其节孝之意。石牌坊雕刻精细,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当地群众介绍,其浮雕之喇叭有孔,口吹即鸣。可惜毁于文革时期,如今基址无存。
山庄名为“卧雪”,言清意雅。
袁廷泰经史娴熟,为自家宅院取名自有其精到之处,“卧雪”之名,于他袁氏来说,渊源久远,取自成语“袁安困雪”,意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
《后汉书·袁安传》有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进行孝廉。”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还未做官客居洛阳的袁安。袁安所居院落的雪很深,被困。洛阳令命人除雪进到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于床。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邻里帮助一下?”袁安答说:“大雪天大家都不好过,不应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于是举他为孝廉。
袁安其人,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人,东汉大臣。少承家学,举孝廉,入仕后管理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汉明帝时,任太守等高级职务,政号严明,京师肃然,名重朝廷。汉和帝时,窦太后一门外戚专权,以至民怨沸腾。袁安刚直不阿,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权贵,为窦太后不容。但袁安节行素高,窦氏竟无隙加害于他。袁安后人,多任高官显宦,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东汉末期称霸一方的袁绍、袁术均出自袁安一门。
后世之人则以“卧雪”作为安贫清高的典实。唐代皇甫曾《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诗曰:“摇落空林夜,河阳兴已生。未辞公府步,知结远山情。高柳风难定,寒泉月助明。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以目前的资料,我们只知道袁廷泰的曾祖父袁明朝祖籍湖北施恩,与河南汝南袁氏有何关系,不敢妄加定论。但东汉时期的袁安行端品正,佚事流传千年。袁廷泰幼习经史,注意到同姓的他的典故也就可以理解了。
袁安未做官之前,贫困、无奈如斯。袁廷泰年方4龄家遇惨变,其自身经历与袁安何其相似。他对袁安心仪神交,也在情理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卧雪”的袁安自他起,子孙后世代有人出,将其袁氏一门发扬光大。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
如今,龙广许多老人谈起卧雪山庄,还说起另一个缘由,即中国传统二十孝之一的“卧冰求鲤”,该故事源自西晋时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祥。
王祥(184—268年),字休征。东汉末期隐居20年,曹魏时官至大司农、司空、太尉等,封睢陵侯。西晋时,进封睢陵公。为书圣王羲之族中曾祖父。
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恶之,屡于其父面前说其坏话,遂失父爱。然而,王祥至孝。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的侍候。天寒地冻时节,河面冻结,继母想吃活鲤鱼,王祥解衣卧冰,得鲜活鲤鱼两尾。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此举,被列入“二十四孝”,后人常有诗文传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长诗《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里就有:“……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二十四孝的故事,熟悉经史的袁廷泰自然知道。但细细分析,他自比王祥似为不妥。因为,亲生父母双亡后,带他长大的李氏为其庶母,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子女对父亲的妾的称呼。袁家惨遭变故,家产抄没,时袁廷泰4岁,李氏并未弃之另寻出路,而是凭着自己的艰辛劳动带大袁廷泰,并且创造一切条件使之习文练武。在袁廷泰心中,庶母李氏自然不是王祥那初期恶毒的继母可比。因此,卧雪山庄建成两三年后,袁廷泰修建牌坊之时,将庶母李氏与生母蔡氏并列,为她们共同修建“节寿坊”。
牌坊正是后人为纪念先祖长辈以示孝心的特殊建筑,无论镌刻的文字或是雕刻的图案,一般会选用诸如“二十四孝”之类的典故。龙广老人口中“卧冰求鲤”的典故,应该就出自山庄建成之后再修建的牌坊之上。
赶观音洞的来历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义龙新区龙广观音洞遗址名列其中。至此,1985年就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龙广观音洞遗址,跻身“国保”之列。
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安龙县龙广观音洞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月,安龙县人民政府在观音洞立有青石刻碑载文,并指定专人守护,保护观音洞遗址。据贵州省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现场挖掘发现,出土的遗物有石制品、骨器、动物化石、动物骨片和用火遗迹,从而认定龙广观音洞古文化遗址的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多年时期,就有古人类在观音洞生活。
安龙县人民政府1986年1月在观音洞遗址前立下的青石刻碑。张金书 摄
根据很多布依族老人和居住在观音洞附近平广寨子的汉族老人的说法,观音洞原称为先人洞,位于今龙广镇板拉村磨雍寨子南边与平广寨子北边交界处的小山坡上,此山名“坡硙”。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坡硙”的山洞里有“俫子”(又称俫人)居住。后来,这些“俫人”渐渐出洞下山,寻找平坝地带,依山傍水修房造屋,“俫人”开荒除草,耕地造田,种植庄稼,由住山洞的野人生活进步到居房屋有耕种食熟物的人类生活,同时成了龙广地方的土著人,人们称为“老户”,又称“拜饶”,实际是龙广布依族的先民。
又过了若干年,这些“拜饶”不忘先人们创业的艰辛,每逢当年阴历七月间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大家带上过“七月半”的三角粽(用竹叶包的糯米粽子)、糍粑、火酒、野鸡肉和香纸,携儿带女,扶老唤幼,到“坡硙石梁”集会游玩。人们首先在洞门口点香烧纸祭祀,然后在洞里乘凉唠嗑,妇女吃粽子和糍粑,男人啃着鸡腿下酒,缅怀先人。当地人称为赶先人洞。这样,赶先人洞就成了龙广四十八寨布依族人民的传统风俗。
赶先人洞,在明末清初很是闹热。据说,不光龙广人赶,还有邻近洒雨一带的苗族和广西的壮族等都有人来赶。后来,到清朝咸同年间,龙广发生红、白族斗争,龙广四十八寨布依族人民遭残酷镇压,之后又是军阀混战,人民无以安宁,地方统治者认为赶先人洞会“密谋造反”,横加禁止和限制,并开始对少数民族凌辱,因此,在晚清和民国初年,人们不再赶先人洞。解放初期,一些汉族的道士先生在洞里供了观音,每逢阴历正月、三月就到洞里诵经,人们又把“先人洞”喊成为“观音洞”。
近年来,由于民族政策的开放,龙广又赶起先人洞来了,龙广四十八寨布依族每年七月间赶先人洞,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民族传统节日,希望人民政府给予支持和引导,使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良好的作用。
龙广四十八寨:

相传的“龙广四十八寨”指的是布依人聚居的四十八个自然村寨,它们是:黑山寨、补磨寨、上坡岗、坡叠寨、董谷寨、桐柏寨、纳早寨、大寨、科立寨、播洛寨、坡燕寨、平寨、纳兰寨、纳桃寨、磨雍寨、板拉寨、纳桑寨、者要寨、纳东寨、老桅坡、比咱寨、坡普寨、拓仑寨、永革寨、纳西寨、科汪寨、佳皂寨、纳苗寨、板秧寨、安窝寨、马岭寨、坡革寨、洒迭寨、坡告寨、罕别寨、德卧寨、者棉寨、大关坪、纳腊寨、阿油槽、坡桑寨、洞上寨、哪介寨、坝寡寨、坝甲寨、冗若寨、坝湖寨、锅背寨。
1985年3月,贵州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龙广五台七星大队平广生产队的一座小山峰的观音洞里,发掘出石制品、骨器、动物化石等若干件,以及大量的动物骨片和用火遗迹,经过考古专家认定,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观音洞一带生活,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观音洞为古文化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洞位于今龙广镇板拉村磨雍寨与平广寨交界的山岭东南面半坡上,据周边布依村寨的老人们说,观音洞原称为先人洞,很久很久以前,那里就有布依人的先民居住过,这些先人称为“俫子”,后来这些先人的人口发展多了,出洞下山,寻找周围的平坝,依山傍水造房栖息,他们开荒斩棘,开垦田地,种植作物,由原来的山洞野人生活到修房造屋的定居生活,在明、清以前,这些布依族人有着不和外族通婚的历史,以致后来形成的龙广四十八寨中绝大部分是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所以这些寨子的名称大都是布依语音译,其地名来历丰富,如磨雍寨,位于一个水井龙潭旁边,井边长有一根很粗很大的葛藤,水井布依语为“磨”,葛藤布依语为“雍”,所以这个寨子就叫做磨雍寨。
相传归相传,龙广四十八寨是有据可考。1985年版《贵州省志·地理志》中就有据史料记载,宋宝祐元年(1253)在今天的安龙县城东北15里的干龙洞设安隆洞,隶属广南西路·泗城州,安隆洞旧有十二甲,到设安隆千户所时(1390),分辖花障、阿能二甲,每甲十八寨,共三十六寨。永历六年(1652),永历帝改安隆千户所为安龙府,到永历十五年(1658)改安龙府为安笼所。康熙六年(1667),改安笼所为南笼厅隶属贵阳府。雍正五年(1727)南笼厅改为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南笼府改称兴义府。民国二年(1913)兴义府改称南笼县,民国十一年(1922)南笼县改称安龙县。这些史实表明,从宋宝祐元年(1253)到清雍正五年(1727)贵州和广西两省划江而治的474年期间,安龙县境地大都隶属广西泗城州(府)和西隆州管辖,今安龙县境内的东部、东北部、西南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直是广西土司领地,这在咸丰四年(1854)知府张锳撰修成书的《兴义府志》第四十六卷《大事志·本志》记载:“安隆洞,旧有十二甲。安隆所分辖花障、阿能二甲,凡三十六寨,其阿能十八寨,即今府之怀德、永化里地,是也。”此时的阿能,位于安龙东面之二十里地。在明置安隆所时,长官司所管共十二甲和两个半甲,其中花障甲管的九十六寨中有一寨名“龙晃”,实则为“龙广”的布依称谓,这是龙广这一地名首次出现在史籍中。据《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刊载的明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地图上,标有“龙广大寨”,清置兴义府时,全境辖1373寨,68亭、7村。兴义府亲辖地(今安龙县范围)又分为三个“里”,近城地为安仁里,东乡和南乡为怀德里,西乡和北乡为永化里。而永化里所辖有三十九寨,其中就有那桃寨、板喇寨、那兰寨等,其中那桃寨、那兰寨就是今天的纳桃寨和纳兰寨。据《安龙县志》卷二《建置》第二节《民国时期》记载:“民国三年(1914)拨入兴义县地九寨。”据此永化里所辖有三十九寨,加之拨入九寨,共四十八寨,这就与明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地图上标的“龙广大寨”范围相符,所以据史料记载,有证可考的历史上龙广四十八寨应为:
1、龙广场 2、阿由寨 3、者棉寨 4、坡告寨
5、罕别寨 6、阿果寨 7、簸箕寨 8、上者寨
9、下者寨 10、科约寨 11、坝寡寨 12、那桃寨
13、那腊寨 14、董谷寨 15、坎叠寨 16、那早寨
17、坡燕寨 18、冗若寨 19、坡桑寨 20、坝甲寨
21、板喇寨 22、平 寨 23、补磨寨 24、那兰寨
25、二龙口 26、得卧寨 27、那大寨 28、那西寨
29、安我寨 30、佳皂寨 31、永革寨 32、板央寨
33、阿足寨 34、坡普寨 35、比咱寨 36、那万寨
37、 磨寨 38、鲁沟寨 39、岜皓寨 40、落水洞
41、塘坊寨 42、花鲜寨 43、马鞍营 44、老桅坡
45、坡岗箐 46、新屯 47、顾屯寨 48、二龙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