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分析贾府典型人物性格特点和典型环境特点。600字

如题所述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前五回)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贾府的大批人物。贾府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纷纷出场。曹雪芹运用神奇的艺术之笔,将他们描写得有条不紊,异彩纷呈。
首先,详略得当,突出主题思想。课文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略写。这样处理,更加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不过其反封建和爱情悲剧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两大主题。小说中写了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这一反封建主题。而贾府由盛到衰的最好、最直接的见证人便是大管家王熙凤。从她出场时的服饰便可看出当时贾府的荣华与奢侈。也正是王熙凤这些贪婪而又挥霍无度的人,更加速了贾府走向衰亡的进程。揭示宝黛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另一重大主题。黛玉的体弱多病,宝玉在贾府特别受庞的地位和封建家长的专制,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小说对熙凤、宝玉和黛玉的出场,进行详写,对揭示整部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红楼梦》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多色素和丰富性。它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人物性格都过于单一。王熙凤一出场,作者就注意刻画她多样的性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暗示了她的泼辣和受宠;出场时的妆扮,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容貌描写,表现了她的美丽和狡黠;与贾母和王夫人的对话,暗示了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文章刻画人物多样的性格,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者,塑造典型,笔法多姿,给人以艺术享受。《红楼梦》出场的人物有六百多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下数十人。其中最典型的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尤其是王熙凤,是完全可以列于世界一流名著典型人物画廊的典型人物。课文出场人物众多,作者采取详写和略写相结合,实写和虚写相结合,单独写和群体介绍相结合,绘形和绘神相结合,这样写,既塑造了典型人物,又使笔法变化多姿,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环境特点,随着黛玉的行踪,文章着重描写了贾府的大门,贾母、贾赦、贾政、王熙 凤等人的住所,其中又突出描绘了贾母的住所和贾政的住所。作者抓住轩峻壮丽的特点,分三次描绘了贾母的住所:第一次先正面描写,从垂花门写起,接着写抄手游廊和穿堂,然后写大插屏和三间厅房,最后写五间正房和两边穿山游廊的厢房。这样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显赫气派。第二次用笔不多,通过叙述黛玉在贾母处吃晚饭,巧妙地写了贾母住处的后院。第三次更借记叙安排黛玉的住宿时,补写了贾母住所的宽敞。作者描写贾政的住所时,更不惜笔墨地写了荣禧堂、贾政夫妇的起居室、小正房,突出显示了国公府的尊荣显赫和富贵豪华,也暗示了贾政夫妇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小说成功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追问

是自己写的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4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对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凤姐除了施以装腔作势的关心来博取贾府“最高领导人”贾母的欢心外,还处处逢迎并拉拢贾府的中层领导”。且看,凤姐出场的最后部分,当王夫人吩咐”该随手拿出两个给你妹妹去裁衣裳时”,凤姐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我先预备下了”这时,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王夫人这一笑,是放心的笑,更是对侄女赞许的笑,这一笑暗示凤姐处心积虑讨好,逢迎的目的成功达成,通过捕捉王夫人的细微面部描写,从侧面塑造王熙凤善于逢迎的特点。
“摔玉”写出宝玉的“痴”,这第一次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
“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摔玉正表现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
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展示了高门大户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以豪华富丽之环境凸显贾府人物之显贵。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贾府所处街市之繁华,府邸之壮丽,庭院之轩峻,排场之讲究,甚至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也是不同凡响,贾府的宏大,豪华以及“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等,无不显示出一流贵族世家日常生活的奢华,充分衬托出贾府主人社会地位之尊贵,与朝廷,皇亲权贵关系之密切。更深一层的衬托是以宏丽热闹反衬出黛玉寄人篱下之孤凄落寞。追问

是自己写的么?

追答

⊙▽⊙,不是。。。

追问

=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