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编曲,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感兴趣,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什么乐器,后来发现了一个编曲软件叫水果,里面

想学编曲,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感兴趣,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什么乐器,后来发现了一个编曲软件叫水果,里面有很多虚拟乐器, 一直靠自己感觉做,后来用零花钱买了不少乐理知识的书,一直靠自己摸索,十六岁学习晚不晚呢!还有我做的那些曲子为什么那么闷沉,没有精神呢。希望大家给个建议,帮我解答下。

声音并非只有编曲对他造成影响。首先你要确定你说的闷是不是感觉整个就模糊在一起,乐器之间不能清楚分辨各个声部,感觉不清晰不清新,这种闷?这一般是编曲和后期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已经默认排除是你播放设备问题了,因为你听别人胜也成品是没有问题的,能对比出区别):
编曲上你要更多区分好低中高各个频率的乐器,搭配使用,低频少但音量大,中高频适当更多但一般音量较小,同时在人声的位置要让音量和声相;
水果的话,也算半专业软件了,专业性能达到80分(如果PT10是100分的话,cubase5能90分,综合编曲、制作、录音、混音,不算兼容性)应该不算软件问题了;除了软件原因,音源也对音质有影响,其实GM的话反而挺清晰的,但是音质不行(音色薄,所以不容易模糊),中低频还略有模糊,而且几乎没有高频;还有可能在编曲时候选择音源音色不是很到位,这和编曲选择乐器是有关联的,乐器恰当了,音色才可能恰当,但也不一定就恰当(其实这跟前两方面都有一定关联,只是现在说的是在“有高质量音源、乐器安排恰当”的前提下,比如钢琴你可能有好多钟,有的更电子特别带劲那种,高频多,有的是复古那种听起来有点软,其实差别是非常大的!);结合上一个音色选择问题,后期处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什么那么多专辑即使在中国录了,也送到美国新加坡去做缩混,缩混是一首商业作品成功的关键(不是说编曲就不关键,而是大家通常忽略了缩混的重要性,实际上高标准的编曲也经常找台湾、新加坡的编曲师,而且推广更是商业化最关键一步,我们这里只讨论技术原因不讨论更多了),各个声部要不打架,互相协和,突出主题,给人耳朵一亮的视听感受,那么缩混里面的东西也是要好好研究的(也就是二次编曲,不是简单的混音,不过你先把混音搞好吧,其实缩混有一定经验了对于你编曲、选音色是有极大提高的,就比如你知道了PS调色,那么在拍摄的时候就会去尝试直接达到调色效果,起码要能避免后期没法调色的出现);最后了,声卡对于你声音的干净、清晰、高度保真也有关系,这也是为啥说搞音乐费钱了,民用、板载、游戏声卡都是不太靠谱的,如果你要求高的话(像你目前情况,还不是非得弄声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7
16岁不晚!
第2个回答  2014-05-27
尝试听听一下你喜欢歌手的歌
第3个回答  2014-05-27
不晚。怎么个沉闷法?发来听听
第4个回答  2014-05-27
感情明亮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