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二战战役简表和二战全史

最好还有人物传记,给个网址也行,要全

你好。
1约翰内斯·埃尔文·尤金·隆美尔(erwin·rommel)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战争,尽管已经是50年前的旧事,但其经过直到今天仍然还是一种非常值得留恋的回忆。在大战中德国固然终于失败,但其军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则真是可圈可点,所有其他交战国的人员也都无不自愧弗如。至少,在作战的层面上,德军真可以说是盖世无双。因此,他们的确是虽败犹荣,甚至于更可以问心无愧地说非战之罪也。
2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32位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
3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В.Сталин),(1879—1953),原姓朱加什维利,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政治家,此外,斯大林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缔造者之一,以及共产主义五大人物之一。(其他四位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其所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20世纪的世界产生了影响。
安东尼斯库(Ion Antonescu),罗马尼亚总理(1940~194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独裁者,曾任总参谋长,国防部长,1940年卡罗尔二世(Carol II,1893~1953)退位后组阁,成为独裁者。当政期间,罗马尼亚于1940年加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集团,次年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1944安东尼斯库年在人民起义中被捕,后被处死。
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是斯大林的长子,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于1941被德国俘虏,1943年希特勒曾企图用雅科夫交换在斯大林格勒被苏联军队俘获的德军元帅保卢斯,但被斯大林拒绝,斯大林让中立国的红十字会转告希特勒:“我不喜欢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雅科夫后来牺牲。他较早开始独立生活,生活俭朴,坚定顽强,在法西斯面前英勇不屈,受到苏联人民的热爱。
(埃达·墨索里尼,生于1910年9月1日,卒于1995年4月9日):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女儿,1930年嫁给齐亚诺伯爵,生有3个孩子,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和她丈夫齐亚诺伯爵分居,1941年在意大利做护士,1943年同她丈夫和好,她父亲被推翻后在德国的支持下逃往巴伐利亚,将孩子们送到瑞士,试图营救她丈夫,在他被处决后逃到瑞士.1946年返回意大利,被短时间关押在利帕里岛上,要求归还家庭财产,取得部分的成功,不从事政治活动.

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海军元帅。幕府末期萨摩藩士的氏族。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的日本海军军人,他是初代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他也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左卫门,东史郎。号碧海。海军副子爵兵学的校长tasuku itou你是伊东佑享的兄弟,伊东佑享的兄弟tasuku itou是海军中将。
原 忠一
(はら ちゅういち、1889年(明治22年)3月15日-1964年(昭和39年)2月17日)
は、日本の海军军人。
最终阶级は海军中将。
岛根県松江市出身。
略歴旧制岛根県松江寻常中学校より海军兵学校第39期入校。入校时成绩顺位は150名中第53位、卒业时成绩顺位は149名中第85位。北部仏印进驻事件の际は第2遣支舰队参谋长として陆军强硬派干部との対応に追われる。人物像身长体重共に日本人离れした大柄な体格からあだ名が「キングコング」だったと言う。
古德里安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阿尔贝特·凯瑟林,1885年11月30日生于下弗兰肯的马克斯泰夫特,1960年7月16日卒于巴德瑙海姆):1904年参加巴伐利亚陆军,1906年为少尉,就读于炮兵工程学校,1913年为中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步炮兵巴伐利亚将军身边当副官,上尉,1917年起在某师参谋部,1918年起在第2巴伐利亚军团总参谋部,1919年被国防军接收.1921年为第7炮兵团炮兵连长,1922年转到国防部,1925年为陆军指挥部参谋室少校,1926年在防卫司,后担任各种高级参谋,1932年升上校,1933年转到空军.1934年升少将,1936年升中将,空军总司令,1937年升空军将军,第3空军司令,1938年担任第1空军部队司令,1940年担任第2空军部队司令,陆军元帅,1943年任南方集团军总司令(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后任C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起任D(西方)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为英国俘虏,1947年被判死刑,后减刑为终身监禁,1952年被释放.
(台奥多尔·莫勒尔,1886年7月22日生于吉森附近的特赖斯明岑贝格,1948年5月26日卒于泰根塞):公立学校教师培训,1907年起学习医学,在巴黎上大学,191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为船医,1915年服兵役,在西线当外科医生,病后被派到帝国地区的各军医院,1918年以军医身份退役,1918年底在柏林开设泌尿科诊所,后将医疗范围扩大到性病.1933年加入国家社会党,1936年通过海因里希·霍夫曼的介绍,成功地为希特勒治疗胃痉挛,从此担任希特勒的私人医生,1941年起主要随希特勒生活在他的各元首大本营里,1945年4月在同希特勒商谈后逃出柏林,在巴伐利亚被捕,被关在多座俘虏营和医院,1947年因没有关押和受审能力被释放.
东条英机(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Toujou Hideki,1884~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
在日本战犯犯下的55条罪名中,占有率最高的日本战犯——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日本统制派军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日本陆军大将和第四十任内阁首相(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军队策动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iam Nimitz,1885~1966年)。1885年2月24日,尼米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1901年9月,尼米兹考入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4年之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赴战列舰上实习。1907年1月实习期满即获海军少尉军衔,成为“帕奈”号炮艇艇长,同年7月又成为“迪凯特”号驱逐舰舰长。尽管曾因工作疏忽大意而受到警告处分,但仍于1909年越级晋升为海军上尉并改任潜艇军官,先后出任“潜水者”号、“甲鱼”号、“独角鲸”号等潜艇的舰长,晋升上尉
巴顿1885年11月出生于美国加州雷克维尼亚德。
1903年9月进入弗吉尼亚军校。
1904年6月考入了西点军校。
1909年在谢里登堡出任骑兵连少尉。
1913年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
1917年成为美国第一名坦克指挥官。
1935年,晋升为陆军中校,并赴夏威夷军区出任情报处长。
1938年,调任迈尔堡要塞司令。
1940年9月,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的代理师长,并被晋升为陆军准将。
1942年7月,被派赴欧洲参战。
1943年4月出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
1944年8月指挥第3集团军参加最后的决战。
1945年4月晋升为陆军四星上将。
(格特鲁德·荣格,父姓汉姆普斯,1920年3月16日生于慕尼黑,2002年2月11日卒于慕尼黑):贸易学校毕业,一家钢铁厂的办事员,1938、39年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秘书,1939年2月起在慕尼黑的《评论》出版社当编辑秘书,1942年9月起为总理府(元首总理府)秘书,1942年11月被派到“狼穴”元首大本营,1943年1月30日被安排为希特勒的秘书,直到1945年4月30日都呆在掩体里,突围和逃跑后被苏军俘虏,后同一位苏联军官一起生活.1946年逃往巴伐利亚,在那里被捕.1947年被释放,当秘书(如在《迅速》画报),后从事记者工作.
只能写这麽多了
二战全史http://baike.baidu.com/view/5338.htm

各年份大事记: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国首次使用闪电战术,入侵波兰。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闪电战是甚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
九月十七日:苏联取得德国默契,从东面进攻波兰。
九月二十七日:波兰向德无条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苏联军队侵略芬兰,轰炸首都赫尔辛基。

一九四○年

三月十二日:芬兰与苏联在莫斯科签署和约,割让领地予苏联。
四月九日:德国进侵丹麦与挪威,丹麦不予抵抗,挪威则奋起迎敌。
五月十日:德军席卷荷兰、比利时以及卢森堡。
英国首相张伯伦辞职,邱吉尔继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军越过法国边境。荷兰军队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下令军队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战局急转直下,约有三十四万英、法以及其他盟国的军队,开始自法国撤退到英国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尔克奇迹。
六月十日:义大利对英、法两国宣战。
六月十四日:希特勒的军队进入不设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国总理雷诺辞职,具当元帅继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国接受纳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与德国签署休战协定。
七月十日:德国首次大规模袭击英国本土,不列顚战役开始。
九日七日:伦敦第一次遭到德国飞机猛烈空袭。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参加柏林 - 罗马轴心,缔结三国盟约。
十二月十五日:英军将义大利军队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国国会提出租借法案,触动了孤立主义者与干涉主义者的激烈辩论。
三月十一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全面援助英国及所有对抗轴心国的国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领袖为防上国家加入轴心国组织,发动政变,推举保罗亲王的政权,推举彼得二世为国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国舰队於马塔班角大败义大利海军,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的非洲军队在北非发动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军队向德国投降,但游击战则继续进行。
五月十日:纳粹德国第二号头子鲁尔夫.赫斯,秘密飞抵苏格兰,企图私下与英国进行和谈。
五月二十日:德军进攻位於地中海东部由英国据守的克里特岛。
五月二十七日:德国重型战列舰「俾斯麦」号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军击沉。
六月一日:英军弃守克里特岛。
六月十四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轴心国在美国的资产,国务院下令关闭所有德国驻美领事馆及宣传机关。
六月二十二日:德国对苏联宣战,沿著自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长战线,进攻苏联。
七月二十六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停止对日贸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尔与罗斯福在一艘船上进行秘密会议,随后发表联合声明,陈述战争的共同目标,是为大西洋宪章。
九月八日:德军开始围困列宁格勒,持续达九百天之久。
九月十九日:纳粹军队攻陷苏联乌克兰首都基辅。
十月十七日:军人极端领袖东条英机被委任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国驱逐舰「鲁本.詹娒斯」号,护送军火运输船的时侯,被德国潜艇击沉。一百一十五人丧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来栖三郎从东京到达美国,商谈美、日关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国第八军,在利比亚的沙漠发动攻势。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时间上午七时五十分,日本发动空中奇袭,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国军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对英、美宣战。
十二月八日:美国国会通过对日宣战。邱吉尔在英国国会宣布,英国即对日本作战。
日军入侵泰国和马来亚。
日本第一批部队登陆菲律宾,大规模空袭菲律宾群岛。当地守军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

十二月十日:英国战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在马来亚被日机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国及义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国会声明该两国与美国已处於交战状态。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亚对美国宣战。
十二月二十五日:驻香港的皇家军队向日军投降。
魏莱特将军和少数美军撤退至柯里基多岛。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领的美国军机,轰炸东京。
五月八日:美、日双方均宣称在珊瑚海战役中大捷。美航舰「勒星顿」号和日航舰「祥凤」号沉没。
五月六日:魏莱特将军在柯里基多岛向日军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飞机袭击中途岛,在海空激战中损失惨重。
六月二十一日:德国隆美尔将军攻陷北非的土布鲁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将军被任命为欧洲战场的美军统帅。
七月一日:苏联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围困二十五天之后,终被德军攻陷。
八月七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所罗门羣岛的瓜达坎纳岛登陆。
八月十九日:英国及加拿大的突击队,袭击位於英伦海峡的法国海岸城市狄厄普,损失惨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军,在埃及的阿蓝哈尔法战役中,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
十一月五日:隆美尔部队在亚拉海恩战役中大败之后,朝突尼西亚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国海陆空三军部队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指挥下登陆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纳粹军队向尚未被占领的法国领土进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军击退德军,夺回土布鲁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苏联军队在朱可夫将军率领下,在史达林格勒之战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罗斯福总统与邱吉尔首相会同军事领袖,在卡萨布兰加举行会议。
一月三十日: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第一次白昼空袭。
二月二日:筋疲力尽的德军投降,史达林格勒之战结束。德军统师保禄斯在投降前两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军从瓜达坎纳岛撤退,终止历时六个月的顽抗。
三月二日:新几内亚海岸对开的俾斯麦海发生海战,日本大部分舰只被摧毁。
五月十一日:美军在阿留申羣岛的阿图岛登陆。
五月十二日:轴心国军队在突尼西亚停止有组织的抵抗,显示盟军在北非取得全面胜利。
七月九日:盟国军队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将军指挥下,进攻西西里岛。
七月二十五日:义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辞职,巴多格里奥元帅继任。
八月一日:美国「解放者」战机轰炸普洛耶斯的罗马尼亚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军完全占领西西里岛。
九月三日:盟军越过麦西那海峡,进攻义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义大利宣布向盟军投降。
九月十日:德军炮轰并夺取罗马。义大利海军由盟国接管。
十月一日:美国第五军攻占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义大利对德国宣战。
十日月十九日:联合国主要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
十一月一日:美军在所罗门羣岛的布肯维尔登陆。
十一月六日:苏联军队从德军手中夺回基辅。
十一月二十日:美军在吉耳贝特羣岛的塔拉瓦及马晋登陆。
十一月二十三日:罗斯福、邱吉尔及蒋介石在埃及首都举行第一次开罗会议。
十一月二十八日:罗斯福、邱吉尔及史达林「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被委任为盟国远征部队的最高统帅,负责策划和指挥进攻欧洲大陆的行动。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国的战舰「香霍斯特」号在北角被英国海军击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军队在义大利安齐峩的德军阵地后方降落。
二月二日:苏联军队进入爱沙尼亚,并向拉脱维亚进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克马绍尔羣岛的洛尔拿穆岛,五天之后,美军又占领瓜加林岛。
二月二十一日:东条英机获任命为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成为军事独裁者。
三月二十日:纳粹为了解除巴尔干半岛所受的威胁,挥军进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乐将军成为设在伦敦的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人。
四月二十二日:麦克亚瑟将军率领美军登陆荷属新几内亚的荷兰第亚岛。
五月九日:苏联军队收复塞瓦斯托波海军基地。
五月十八日:纳粹军队从卡辛诺修道院撤退,为期三个月的大包围於是结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军从义大利安齐峩的滩头阵地发动攻势。
五月二十五日:德军放弃由安齐峩至德拉西纳整段义大利海岸。
六月四日:英、美军队拿下未受德军摧毁的罗马。
六月六日:欧洲登陆日。以艾森豪为首的盟国大军登陆诺曼第,对希特勒的欧洲堡垒发动筹划已久的大攻势。
六月十三日:德军首次用V-1火箭攻击英国。
六月十四日:戴高乐将军巡视诺曼第。这是他四年以来第一次重临法国。
六月十五日:美国首次派出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宾海大战中,美国的舰载机袭击位於马利安纳羣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日本舰队。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国瑟堡港的德军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经过二十五天的激战之后,美军攻占马利安纳羣岛的塞班岛。
七月十一日:苏联红军突破拉脱维亚及立陶宛两国的边境。
七月十八日:英国第二军在法国的康尼攻破德军防线。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希特勒东普鲁士总部发生爆炸,希特勒仅受轻伤,行刺计划失败。
七月二十一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及步兵在关岛建立滩头阵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军在法国圣罗以西突破德军防线。
八月十日:美军苦战三个星期,终於占领关岛。
八月十一日:盟军迫近佛罗稜萨,德军弃守,该城安然无损。
八月十五日:盟军在法国南部的康城与土伦之间发动攻势。
八月二十一日:美军装甲纵队到达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纳河地区。
八月二十三日:罗马尼亚向苏联投降,并加入盟国阵营。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获解放,德军司令向勒克莱克将军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将军在布德雷中将陪同下进入巴黎。
九月三日:陆军中将邓普绥麾下的英国第二军解放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九月四日:芬兰及苏联宣布休战。
九月五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
九月八日:德国发射第一批V-2火箭炮袭击英国首都伦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亚与苏联签署双边休战协定。
九月十日:罗斯福与邱吉尔在魁北克举行大战期间的第九会议,也是两巨头在该城举行的第二次会议。
九月十七日:盟军空运部队深入荷兰。
九月二十四日:苏联军队从波兰出发,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将军指挥下的华沙抵抗军,经过两个月的苦战后,终於向德军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军在菲律宾中部的雷伊泰登陆。
十月二十三日:雷伊泰湾战役,日本舰队损失惨重,美国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击沉。
十一月六日:史达林宣布废除与日本签订的中立条约。
十一月七日:罗斯福连续四次当选美国总统。
十一月十二日:德国战舰「提匹兹」号在挪威特罗素对开海面被英国皇家空军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驻塞班岛的美国B-29型轰炸机大炸东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军在阿登区发动大规模反攻,是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麦考利夫少将指挥的美军由从南方推进的盟军先锋部队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麦克亚瑟将军麾下的部队在吕宋岛马尼拉以北大约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湾登陆。
一月十七日:苏联派出军队攻占波兰首都华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临时政府与同盟国签署休战协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麦美耳获得解放,苏联完全控制该国。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尔与罗斯福在英属马尔他岛上会面,此次会谈是雅尔达会议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军进入马尼拉。
二月四日:罗斯福、邱吉尔、史达林举行雅尔达会议,策划如何控制德国及其他已被解放的东欧国家。
二月十九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距东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磺岛。
二月二十三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夺得琉璜岛的摺钵山。
三月四日:芬兰对德国正式宣战,实际的宣战日期则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国第一军在里马坚渡过横跨莱茵河的鲁登道夫大桥。科隆落入盟军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庞大的B-29型机羣轰炸东京,炸平市内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稳握琉璜岛。
四月一日:美军进攻东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冲绳岛。
四月十二日: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为美国总统。
四月十三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落入苏军手中。
四月十六日:苏联军队沿著七十二公里长的战线推进,对柏林作最后一击。
四月二十五日:美国及苏联的军队在易北河畔的土高会师,互相庆祝此一历史性时刻。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以及十六名笃信法西斯主义的亲信在义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齐格拉。
四月三十日:希特勒於柏林总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苏联国旗在德意志帝国国会大厦顶上飘扬。美军从达豪集中营释放了三万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苏军手中;义大利北部的残余德军部队投降。
五月三日:英军收复缅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国在法国里娒斯举行的一项仪式中,向各同盟国及苏联正式无条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苏、法四强,共同宣布德国战败。四强接管德国,将该国划分为四个占领区。
六月二十一日:冲绳岛战役结束,美军获全面胜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签署世界安全宪章,成立联合国。
七月四日:麦克亚瑟将军宣布菲律宾全国重光。
七月五日:邱吉尔在英国大选中失败,艾德礼领导的工党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亚拉摩戈多市试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会议在德国举行,社鲁门、邱吉尔(后由艾德礼取代)、史达林出席会议。
八月二日:发表波茨坦尼宣言,和平条款令德国人有来日维艰之感。
八月六日:美国的原子弹投落广岛,几乎毁灭整个城市。
八月八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且进军东三省。
八月九日:美国把另一枚原子弹投落在日本长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战败。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仪式在停泊於东京对开海面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军事领袖签署投降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