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填词?应该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字数  在《遵格而不死守》中,我说过这样的话:“并不是第一个人填了一首什么词,第二个人还用这个词牌就必须一字不差。比如《思帝乡》:韦庄的全词34字;孙光宪填的却是37字。《渔歌子》:张志和的,单片27字;孙光宪的,双片50字。《卜算子》:有44字、45字和46字的三种。《酒泉子》:有40字的,有45字的,41字的还有两种。”这是就“不死守”而言,并非主张初学者可以胡乱填词。在《诗词格律之我见》中我说“定句定字定句读”,初学者填词之前必须弄清你要照哪个词牌填词,这个词牌是多少字的。比如《十六字令》全词16个字,《如梦令》全词33个字,《采桑子》全词44个字……不要添字也不要减字。    ◎句式  词有单片、双片或多片之分,《十六字令》《如梦令》《采桑子》都是单片的,《浪淘沙》《蝶恋花》《水调歌头》都分两片。《蝶恋花》60字,上下片字数、平仄、韵脚完全相同。《浪淘沙》54字,上下片各27字,句法完全相同,全是五、四、七、四。《水调歌头》95字,上片第三句、下片第四句为11个字。中间稍有停顿,或六五分,或四七分。《西江月》50字,上下片各四句,各句的字数依次是:六六七六,上下片开头多用对仗。    ◎押韵  在《遵格而不死守》中我还说,“并不是第一个人填了一首什么词,第二个人还用这个词牌就必须押平仄韵都不能差。”也是就“不死守”而言,初学者必须懂得词押韵的基本常识。如我所述,《满江红》有押仄声韵的(多数),有押平声韵的,如南宋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神奇处,君试看。莫淮右,阴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就押平声韵,但同一首《满江红》中不能平仄混押。有的词就可以平仄混押。比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先】,稻花香里说丰年【先】,听取蛙声一片【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先】,旧时茅店社林边【先】,路转溪桥忽见【霰】。)再如《菩萨蛮》44字,上下两片,每片四句,两句一组,一组中两句字数相等;每组用一韵,每句都押韵。如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年内朝更好看。)    ◎特点  有些词牌有着鲜明的特点,不能忽视这些特点。《采桑子》44字,上下片各四句,其中二、三两句为迭韵。可以用迭句,也可以不用。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其中的“爱上层楼”“欲说还休”,通过迭句迭韵。再比如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下片:“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也有不用迭句迭韵的,比如苏轼的《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橪(“扌”旁)轻拢。醉脸春容,斜照江天一抹红。”《浣溪沙》42字,有对仗句。如“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再如“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柳亚子《浣溪沙》)。另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满江红》上下片各有对仗句。如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上片的对偶句是:“蚂蚊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下片对偶句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郭沫若原词上下片中的对偶句是:“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再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对偶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卜算子》(44字)每句第二字都是仄声,例句可以自己找。    ◎平仄  我在《诗词格律之我见》中说过“句中平仄不深究”。“不深究”并不是不要平仄。汉语言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这多半来自声调高低的搭配。诗词句尤其讲究平仄。用启功先生的话说,合律。启功先生把合律的诗句比喻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个长竹竿上的一段,并说二四六这些双字的地方好比盒底,是不变的,而单数字的地方好比盒盖,是可变的。当然在盒盖变换的过程中,要避免三平调或孤平了。话虽这么说,实际填词的时候,注意双数字节的地方平仄相间(交替)就可以了,遇到专用名词或术语的时候也不必非要合律不可。  总之,只要同时注意以上各方面,填出一首基本合律的词,还是不太难的。词好不好主要在意境,即“诗中有画”,有思想深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0
填词,相较写诗是容易的。
诗讲究平仄相对,两句相粘,律诗中有对仗,另外还要提防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病。同时还要炼意练字,追究诗境,每句之间讲究转承相顾。而且其韵脚的限制也是严格的,不可以通押邻韵。而填词没有这么多的严格要求。
当然,会写诗的人再填词是很容易入手的。词就是从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曾被称作“诗余”也缘于此。有些人认为词就是格式相对松散,自由的诗。那也不是很确切的。毕竟诗与词还是有些区别的。
这里先来说说填词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
第一,知平仄,辩四声。
这可以算是写诗填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之基本了。鉴赏诗词也是需要的。这个问题,在第一班课程中曾详细的讲解过,这里只大概说一下,具体的讲义大家可以去[诗韵撷遗]
翻阅一下。
平声:汉语拼音的
第一声
第二声
仄声:汉语拼音的
第三声
第四声
普通话的四声,是小学就讲解的。这里只要知道平仄就好了。至于古时候的:阴平、阳平、去声、入声
这里可以先不管,等掌握了现代音韵后再去深入学习。
如果要分的话:
平声:古代的
阴平、阳平
仄声:古代的
去声、入声
其中有些入声字现在演化成了汉语拼音的第一、第二声。不过大部分还是第三第四声的。具体可以参见《平水韵部》等韵书。
第二,识词谱,分韵部。
这是填词的必备基础。如果你填的词只是字数与格式与前人的一致,那么就是在这一关了。因为你只是按照前人作品的句子填词,没有按照这个词牌的词谱填词。
《白香词谱
》这是一般常用的词谱。虽然是很通用,但是比较简单,没有太详细的讲述。
《钦定词谱》是康熙年间官方颁布的词谱。里面对前人的各种体式,变体都有较详细的区分。
一般参照这两三个词谱就可以了。另外的话,还有一些词谱。比如
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词谱一般用符号表示平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如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平韵,就是平声字作韵脚,仄韵,就是仄声的字作韵脚。
比如: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
⊙○○●▲
宿鸟归飞急。
⊙●⊙○▲
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
从上面就能看出,其实词谱中对一部分字限定了平仄。⊙位置的字是平仄不限的,而○处必须用平声的字。类推,●处用仄声。
这个词谱中有换韵的情况。就是先是押仄声韵的,两句后换平声韵,下片也是这样的。这里只需要看懂就可以了。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再如:十六字令的词谱如下:
△,⊙●⊙○●●△。⊙⊙●,⊙●●○△。
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元]周晴川
这个小令比较短小,只有三韵。
眠、钱、边
三字为韵脚。
因为这都是平声字,于是押平韵。
如果押仄声韵就不妥了。
关于词韵。要求比较宽。可以通押邻韵。这个前人也有总结,比如《词林正韵》、《词韵简编》等韵书。
比如,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
这里不一一详述。
也有按照新声填词的,新声主要是依据现代普通话的音韵整理而成,要求更宽些,但是也有其不足处。
以上提到的著作都应去看看,如果我说了半天,你连《白香词谱》、《词韵简编》等都没看过一眼,那么我也是白费口舌的。
第三,选词牌,择声调。
如果上面的都掌握了,就可以“照葫芦画瓢”了。就可以试着去填写了。
填写的开始必然要选择一个词牌,选什么样的词牌也是有些要求的。现在诸多词牌都是有来源的,在宋初,词家填词多是依照词谱的本意去填,之后在一些词家的开拓下,许多词牌能填写的范畴开始扩大了。到了现在更是包罗万象。但是有些词牌具有其特别的句式结构,所表达的情感在特定的范围内。
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
如果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容不曾作过深入的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而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被弄反了,造成了“声与意不相谐”,那当然是很难感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