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白玉霜

如题所述

白玉霜(1907年-1942年),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古冶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著名评剧女演员,主演旦角。

11岁,她随艺人刘某学唱京韵大鼓。14岁,她跟随孙凤鸣改习蹦蹦戏,学得《花魁从良》、《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秦雪梅吊孝》、《茶瓶计》等戏目。曾经与张丽云、雪玉茹在孙凤鸣的戏班轮流担任主角﹐于济南、青岛、大连一带演出。1934年,应邀赴上海,与钰灵芝、爱莲君合作演出《花为媒》、《空谷兰》、《桃花庵》、《马震华哀史》、《珍珠衫》等等。后来又与京剧演员赵如泉合演京评两腔的《潘金莲》。从此受到上海人士的重视。1937年,回到北京开明戏院作长期演出。由于她和喜彩莲、芙蓉花等人的共同努力﹐使年轻的评剧慢慢成熟起来。她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各自创造了独具风格﹐被称评剧“四大名旦”。

她功架细腻,尤精于唱,勇于革新,是“白派”的创始人。她创造了一种低回婉转的独特唱法,加强了评剧唱腔的抒情性。她还把南胡加入在伴奏乐器中﹐对评剧艺术的建树良多。养女“小白玉霜”-李再雯继承了她的艺术风格并有所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5
评剧白派是由白玉霜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其养女小白玉霜。
  小白玉霜,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的继承和发展者。生于1922年,卒于1967年,时年45岁。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祖籍山东,自小被卖给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作养女,由彩旦李文质为她启蒙,后随白玉霜演出,16岁挂出“小白玉霜”的头牌。1942年起,她先后组班阳秋社、玉海社、再雯社。1953年加入中国评剧院。
  小白玉霜音色纯正,音域宽广,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形成了韵味醇厚、朴素大方的演唱特色。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代表剧目:《朱痕记》、《闹严府》、《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小借年》、《劝爱宝》、《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珍珠衫》和现代戏《兄妹开荒》、《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苦菜花》、《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小白玉霜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等职。
  白派传人有刘萍、王冠丽等,恒红、宋丽等的演唱也有适当借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