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鲁迅通过这篇文章反应了当时社会民众不求真相,愚昧无知和文人与政府勾结造势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愤懑不满,想要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

《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代表了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狗·猫·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用“狗猫鼠”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文化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应该注意我们的价值导向。因为,普及生活小常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们文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好了,基于以上原则,小编就来聊聊今天的话题。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这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

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原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全文先以禽兽与人相比,讽刺着人类的某些做法比禽兽还不如。然后慢慢进入自己恨猫和绰号“仇猫”的由来的主题。

鲁迅通过自己对小时的回忆,生动地刻画出自己和小隐鼠的感情,还有自从得知是猫偷吃小隐鼠后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打猫、恨猫。即使恨意得以平息但还是回会因为种种猫的“恶习”而小题大做。全文细意、精准地写出了某些人的心理。讽刺了军阀和当时那些自称“名人名教授”的所做所为。但没直接点名点姓,也没有被愤怒给冲昏了头,并写出这么好的散文来抨击那些人,可谓精神可嘉啊。



第2个回答  2019-01-28

全文先以禽兽与人相比,讽刺着人类的某写做法比禽兽还不如。然后漫漫进入自己恨猫和绰号“仇猫”的由来的主题。

通过表达自己对小时的回忆生动地刻画出自己和小隐鼠的感情,还有自从得知是猫偷吃小隐鼠后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打猫、恨猫。即使恨意得以平息但还是回会因为种种猫的“恶习”而小题大做。

细意、精准地写出人的心理。以讽刺军阀和当时那些自称“名人名教授”的所做所为。但没直接点名点姓,也没有被愤怒给冲昏了头,并写出这么好的散文来抨击那些人,可谓精神可佳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第3个回答  2013-10-10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同时这篇文章深深的寄寓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10
全文先以禽兽与人相比,讽刺着人类的某写做法比禽兽还不如。然后漫漫进入自己恨猫和绰号“仇猫”的由来的主 题。

通过表达自己对小时的回忆生动地刻画出自己和小隐鼠的感情,还有自从得知是猫偷吃小隐鼠后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打猫、恨猫。即使恨意得以平息但还是回会因为种种猫的“恶习”而小题大做。细意、精准地写出人的心理。以讽刺军阀和

当时那些自称“名人名教授”的所做所为。但没直接点名点姓,也没有被愤怒给冲昏了头,并写出这么好的散文来抨击那些人,可谓精神可佳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