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觉得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要求有较大的改动,归结起来可用十二个字概括: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提高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会写。如何教学生习作,才能让习作这朵奇葩绽放光彩呢?我认为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观察、搜集、积累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为了能让学生有一双慧眼,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些让人心动的东西来,教师要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并加以思考的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要多引导、多提醒,比如写一个人,就要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 二、培养学生接触生活,学会表达的习惯。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外时间多接触生活,通过亲身体验,能够增长他们抉择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有了这些,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了。而会把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融入到写作中去,为作文服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社会范围也越来越广,生活经验积累多了,他们就有想法,有感受,有观点,就会引起倾诉和表达的欲望,教师应鼓励他们写出来。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也许是零乱的、奇异的,甚至是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让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办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1、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 应该说,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我们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无认是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这就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作家冰心在《陶奇的暑假日记》里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爷爷站了起来指着前面问:“前面那些花和树都是什么颜色呀?”我说:“松树、柳树和草都是绿的……”爷爷说:“绿色的深浅有不同,你看松树的绿多暗呀,这种绿叫做‘苍’;草的绿色浅多了,和那边卷着的美人蕉叶子差不多,这种绿叫做‘碧’;柳树的绿色,又比草深些,比松树浅些,这种绿叫做‘翠’……”我笑说:“爷爷你从哪儿来的这么多字眼呀?爷爷也笑说:“我是从书上学来的。”书上写的又是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没有仔细的观察,自然区分不清楚。 2、开展活动,学会参与生活 小学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对原很熟悉的活动却感到没什么可写,或者无从下手。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于是,我经常选择各种活动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的作文之前,我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了“钉扣子”、“缝补丁”、“织毛线”等比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成“无米之炊”。如《第一次放风筝》、《种树》这类作文,假如不让学生亲自实践,他们理不出头绪,也谈不上感受。另外如《玩捉迷藏游戏》、《课间十分钟场景描写》也是如此。3、留心社会,学会体验生活。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当让学生懂得,在个人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这些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极时将个人生活内容用条款式实用笔记文进行写作,成为作文毛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利用双休日和结合学校大队部组织的野外活动,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工厂车间,调查好溪水质,考察文物古迹……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 三、培养学生多阅读、勤思考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对作文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 教师要在学生完成课内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我经常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我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吸收、积累的过程,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学觉中储存起来。具体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能灵活运用。同时还提倡写读后感,对写得较好的同学和能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的我都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养成勤思考和多练笔的习惯。当学生作文时,他们就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生动、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