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琐记概括

内容概括要全面!200字左右!!急用!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及《阿长和山海经》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4
敬爱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懵懂的我在没读这本创意十足的小说之前。我就十分憧憬这本作品的精彩内容,可是懒惰的我十分没有志向,一直到初二这个忙碌的暑假里才匆忙的读完了,也许是因为老师说这是必读的,也许是因为我开始良心发现了,这样匆忙读完这本文学巨著是可能对鲁迅先生太不尊敬,也有点无视了这本书原本的价值的感觉。可是有句俗话不是说读书只要发现了自己因为这本书而改变了许多的话,这本书就没白读吗?是的,这本书真的使我从原先的那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生活的扶不起的小阿斗一下子蜕变成了可以在简单的生活中品味出不简单的气息。
无用的话不多说,当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上的四行简单而又深奥的小序令我更加坚定了看完这本书的执着信念,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我看,因为我觉得这四行字可以将全书的10个散文式的小说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所以我必须将这四行感动了我的字原原本本的引用下来:
“《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是一番境地。人在寂寞的时候,常常想起往事,痛心与遗憾,大多是有的。但鲁迅却既不忏悔,又非高傲,他对旧的痕迹的冷视,让人觉出他的深切很坦率。他的过于残酷和漫画式的笔触,分明是对老中国儿女生活秩序的颠覆。面冷又带着那样多的暖意,读了让人久久地感动。在诗与史这两面,先生提供的意象,用简单的议论概念,是难以概括的。”
从一个爱国人士来看,鲁迅是爱祖国的代表之一,更是孝子中的第一名,他尊敬师长,为了祖国和自己的亲人还有恩师,他对自己的职业改了又改,许多人也会认为他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但是比许多还要多更多的人认为鲁迅先生的任何一项选择都是明智的,并且充分说明了鲁迅先生在哪一行都会干的很好!
相信每个人看每本书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而我对《朝花夕拾》印象最深刻得是《琐记》,它从鲁迅先生离开s城到去日本留学之前,谢了四年的生活,写了他不断探索前进道路的曲折过程,整个《琐记》就是由几个典型细节构成的。由衍太太写到了对s城人的脸和心早已一清二楚,要去寻找别样的人们。第二写了中西学堂,表明他所追求的是为当时的人们所觉得不齿的“异端”。最后去了日本,用临行前一个前辈同学的可笑的叮嘱作为结尾。写出了作者立志要走出一条新路来的努力和奋斗。
我还在资料上查到,《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我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真是发人遐想。更有一些著名的作家都点评了《朝花夕拾》:郁达夫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最丰富,最伟大,我平时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最为溺爱。'
我认为《朝花夕拾》作为散文史上的一株奇葩,一定会大放光彩的!
第2个回答  2020-08-16
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是回忆了儿时的衍太太,从她的言行举止,揭露了她面善心黑的本质。而后他回忆了自己先后在雷电学堂和矿路学堂求学的经历。在求学的路上,他发现学堂内“乌烟瘴气”,充满了迂腐的气息。为了与封建主义彻底决绝,追求真理的鲁迅决定留学日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