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笔名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巴金”笔名起用记

现代大作家中,笔名知名度大于本名的不在少数,如鲁迅、茅盾、老舍、冰心等等。对于文坛巨匠巴金,知道他本名的更是寥寥无几,说百无一人也并不夸张。

巴金本名李尧棠,“巴金”是他的笔名,李尧棠起用这一笔名,是在一九二八年。之所以笔名用“巴金”,与他视为值得纪念的两个人有关;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这个笔名 是他与一个同学“合作”完成的。

写成第一部小说想用笔名

一九二七年初,李尧棠赴法国留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时断时续创作中篇小说《灭亡》,至一九二八年八月,在玛伦河畔小城沙多吉里修改整理完稿,并写了序言。

这是尧棠的第一部小说,为测试艺术效果如何,给住在隔壁学哲学的安徽籍同学加好友詹剑峰看了。詹剑峰本喜欢小说,认真阅读过后,给予了“写得精彩,好看”的好评,并称赞他有写作的天赋。

这使尧棠受到鼓舞,但还没有要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奢望,决定将这部书稿寄给在上海开明书店的朋友索非,由自己出资排印二三百本,送送朋友家人,

按照惯例,文学作品总要署名,他打算用笔名。

“‘巴’字因他而联想起来的”

李尧棠首先想到了一个“巴”字。是因为在法国相处过近月的北方同学巴恩波,在项热跳水自杀了,法国的报纸也都作了报道。虽然一时不明这位同学自杀的原因,但判断一定有不顺意的事被迫走上了绝路。尧棠为他的死深感惋惜,内心十分痛苦。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一九五八年三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金’字是安徽的朋友替我起的”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

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

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巴金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克鲁泡特金是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宣扬消灭私有制,废除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逃亡国外后仍坚持固有主张。李尧棠赞同其某些观点,敬佩其斗争精神,翻译过他的多种论说。也因此乐意用他名字中的“金”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巴金在同一篇文章里回忆了当时的情景:“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起的。那个时候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多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说要找个容易记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

“巴金”开始走进千万读者心中

署名“巴金”的书稿《灭亡》,寄往了上海。

开明书店的索非收到书稿后,翻阅浏览感到有可读性,有介绍给广大读者的价值,所以并没有按尧棠说的为他自费排印,而是转给了《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

叶圣陶审读后决定发表。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署名“巴金”的小说《灭亡》,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至四月刊登完毕。

十月间,《灭亡》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灭亡》的发表与传播,“巴金”开始走进读者心中,随着署名“巴金”的小说、散文、诗歌、译著源源出版,“巴金”声名大振,如雷贯耳,倾倒了一代又一代千百万读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3
巴金在1985年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说:“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和成‘巴金’的笔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865050.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4
巴金笔名由来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06

|
文章来源:读书时报
作家巴金,已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佚名)
第3个回答  2008-08-13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