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聂耳爱国的事例

不要长,简短一些,两三个
谢谢了

聂耳的一生成果卓著。在他逝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卖报歌》和《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四十余首优秀歌曲及民族器乐曲,无不体现出他对广大劳苦大众的同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反映了他热爱生命和艺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

聂耳16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危险和阻力很大,他从未停止过与旧社会黑暗势力的斗争。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他脱下长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冒着生命危险与工人一起生活,以大无畏精神,把音乐当作武器,创作了《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革命歌曲,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各阶层人民高涨的斗争热情和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大众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参考资料: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69/49170/354508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6
聂耳祖籍玉溪,于1912年2月15日出生于昆明甬道街72号的一个平民家庭。5岁时,由于父亲病逝,聂耳从记事起就亲身感受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困苦和艰辛。上中学后,聂耳接触到了两位地下党老师,并受他们影响树立起革命理想。

聂耳从小喜欢音乐,上学前就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上小学时又与法国人柏希文先生成为忘年交,从柏希文处欣赏到了舒曼、德彪西、莫扎特、贝多芬等世界音乐大家的名曲,并学到了很多音乐常识。随后,聂耳到处拜师学艺,其音乐天赋不断得到展现。还在省立师范就读期间,他就为省立附小谱写了校歌。

1930年,聂耳参加学生运动,被国民党警察局列入抓捕名单,只得只身逃往上海,过着为生活四处奔波,饥寒交迫的日子。并目睹了纺织女工、码头苦力、卖报儿童等底层民众的疾苦,他决心以音乐抒发胸臆,唤醒人们向不合理的制度作斗争。

后来,聂耳凭自己的音乐实力进入了上海文化娱乐圈,进行了为电影谱曲,为歌剧和唱片公司作曲的大量尝试,并加入“左翼文化联盟”。聂耳认为:“不同生活接触,不能为生活著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一·二八”事件爆发后,聂耳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19路军阵地上,给战士演奏歌曲;1933年,在上海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期,聂耳站到了斗争最前列,发起了“中国新兴音乐会”,讨论如何创作出既能代表人民大众呐喊,又能保持高度艺术水准的中国新兴音乐研讨活动。在此期间,他经田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1935年,聂耳在上海共创作了30多首歌曲,1935年,我国华北国土大片沦陷时,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电影公映后,这支歌立刻在全国传唱,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少人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走上抗日前线。后来这首歌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参考资料:http://www.gjart.cn/viewnews.asp?id=13398

第2个回答  2007-12-18
聂耳(1912-1935)中国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乳名嘉祥,聂耳是他在上海的艺名。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甬道街72号“成春堂”中药店小楼上,一个清贫的中医家庭。父亲聂鸿仪是玉溪人,母亲彭氏是玉溪附近峨山的一位傣族妇女。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聂耳自幼喜爱音乐,能敏锐辨别声音,模仿能力特别强,能奏多种乐器,并对学习各种乐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练习演奏,直到深夜才回来。聂耳师从民间音乐家,学会了演奏二胡、笛子、箫、三弦琴、月琴、管风琴、曼陀林、手风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对许多传统乐曲渐熟于心。为以后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昆明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艺术资源留给聂耳深刻的印象,在他后来创作的《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他那浓浓的乡情。
1922年,聂耳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设在昆明省立第一联合中学的插班生。聂耳在中学读书期间受到“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风潮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九九音乐社”,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他的处女作《省师附小校歌》,就是这个时候问世的。1927年秋,聂耳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中部“外国语组”,主修英语。这时他不顾反动派的迫害,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青年读书会和音乐、戏剧演出,参与散发传单等秘密活动,1928年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在思想上、行动上从普通学生转变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青年。
1930年夏,聂耳在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因为在昆明参加过许多学生运动,为了躲避云南地方当局的迫害,不得不离开昆明,取道越南、香港到上海,在“云丰申庄”当店员。
1931年4月,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和多项卓越的表演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这段时间,聂耳除了参加演出、听音乐会、听唱片,同时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还研究各地的民歌、戏曲,分析了大量的中外音乐名作,研究汉语的声韵学、声调的变化规律,并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后来,聂耳离开上海到北平。在北平,聂耳与左翼戏联和音联的同志取得联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演出。他常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演奏《国际歌》,听众随着他的乐声齐声合唱。
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聂耳成为一名用音乐武器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抨击靡靡之音,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
1933年至1935年,是聂耳在上海活动的最后三年,也是他创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三年。这期间,他创作了《开矿歌》(田汉词,影片《母性之光》插曲)、《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义勇军进行曲》、《新的女性》、《毕业歌》和《卖报歌》等34歌曲。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是聂耳的创作源泉。1934年,在为田汉编写的《扬子江暴风雨》歌剧谱写歌曲时,聂耳多次黄浦江边聆听搬运工人的劳动号子,终于创作出《打夯歌》、《码头工人歌》、《苦力歌》等四歌曲。同年,他为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飞花屯》的主题歌《飞花歌》谱曲;为舞剧《回春之曲》中的《告别南洋》等作曲。聂耳是中国音乐史上第1个成功地塑造出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这些歌曲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反抗。
1935年,中国正独自经历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殊死搏斗,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已进行了4年的浴血拼搏,“挽中华于危亡之中”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呼声。1935年3月,聂耳开始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同胞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的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不断地产生,仅用两夜功夫聂耳就完成了曲谱初稿。为躲避特务的追捕,身带《义勇军进行曲》初稿出国,在日本定稿后寄回上海。一首表现了中华民族刚强性格,显示了祖国尊严的革命战歌诞生了。
《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伴随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广阔胸怀,表达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意志,也表现出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雷霆万钧之力。
《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4月初,党组织得知聂耳有被国民党逮捕的危险,且考虑到他有去国外学习的愿望,于是通知他先去日本,再从那里转道去苏联。聂耳于4月中旬东渡后,受到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聂耳是抗日斗争的鼓动者,但对日本文化有浑厚兴趣,于是计划停留一年。此间,他最后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把乐谱寄回国内,并在留学生聚会上演唱。同年7月,聂耳于暑假期间赴神奈川藤泽市鹄沼海滨,住在日本友人家中,天天练琴游泳。7月17日,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
聂耳逝世后,他的生前好友张天虚收领了遗体,并在当地火化后带回上海。1937年,聂耳的骨灰安葬于西山碧鸡关旁,1980年5月又迁葬到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由楚图南、光未然、徐嘉瑞等立碑,徐嘉瑞撰写碑文。解放后,郭沫若为聂耳墓题了“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大字并撰写了碑文。全文为: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面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四年,一九五四年二月,郭沫若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