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里的笑声是怎么回事

情景喜剧里的笑声是怎么回事??

是现场有人在看发出的笑声吗,还是后期用录音加进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情景喜剧里的笑声来源,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后期制作特意加上的笑声,这种笑声是提前录制好的,我不知道是机器发音还是真人录制的,总之廉价又没营养,被形象的称为“罐头笑声”,真正的笑声,应该是来的快(瞬间被get笑点),去的慢(表情收尾,缓缓结束,)而剧集中的罐头笑声,通常来的很突兀,收尾时又嘎然而止,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有些sb剧为了烘托氛围,加入“罐头笑声”的频率极高,没包袱的地方也硬加笑声,这样剧集多半也是槽点满满,招人烦。

二、同期收录现场观众真实的笑声,这种笑声听着就很自然、舒服,特别是统一文化体系内的剧,电视剧前的观众和现场观众的笑点是同频的,反应一致,你就不会觉得假。

我们都知道,“逗人笑”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之一,从某种角度讲,“逗人开怀一笑”比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难把握。罐头笑声之所以有生存的土壤,因为借用了人类的情绪传染原理,看见别人乐,你也不自觉的跟着乐,这种后期特效声音的加入,让原本单调的剧情显得不那么单调,殊不知,观众的眼睛是雪亮亮的,稍不留神,笑点高又对剧情有高要求的人,一看便知,笑声响起,笑点并没看get到,真是迷之尴尬。

几十年前,现场收录观众真实的笑声,这极大的考验剧本创作者的功力。可以说,现在影视剧市场,什么都不缺,单缺好故事。

二十多年前,国内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我爱我家》,剧中几乎所有笑声,都来自现场真实反馈,均收录自现场观众的真实反应。作品好,底气才足,不怕现场冷场、观众不笑。那时候,梁左等人创作的剧本是真的好,剧情节奏和演员表演都没得挑,就连拍摄花絮都透着那么幽默、诙谐。我记得有一段花絮,是采访现场观众的感受,几乎百分之百的反馈是太好笑了,现场简直和不拢嘴,小的肚子都疼了。偶有大咖级人物到场观看,也都笑的前仰后合,像陈凯歌、冯小刚、王朔、姜文都去过,回看时有些地方,把声音放大点仔细听,还真能辨别出某位大咖的声音呢。

很遗憾,如今的国内情景喜剧界,有像《我爱我家》这样“恣意大胆”(同期收录现场观众真实反馈),让观众发自心底笑出声的作品,鲜有出现。“自黑”是自信的最高境界,自从看了《我爱我家》的最后一集,我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这一集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剧情反转+人物自黑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我们从侧面见识了,拍摄情景喜剧台前幕后的点滴。

希望喜剧创作者们都能认真对待艺术,潜心创作,靠实力和作品博得观众的爱与笑,如果没这个水平,也别急赤白脸的挠观众咯吱窝,加罐头笑声,假的东西还不如没有。

第2个回答  2020-09-18

这种笑声叫罐头笑声。是后期视频剪辑进去的,大部分都是事先录制好的,也有一些是现场录制的,但是比较少见。

是一个美国声音师Charles  Douglass发明并且首先使用的,慢慢的罐头笑声成了情景喜剧的一个标准化的部分。

看过一个纪录片,有一个片段讲了罐头笑声的制作,一群专业演员坐在房间里假笑,要采集到完美的笑声为止,而且现在的情景喜剧中,还会有立体声音的效果。

这种假笑在现在饱受争议,有人觉得听起来非常令人尴尬,又吵,还起不到喜剧的效果,有一些不好笑的地方也会出现,让人难以捉摸,这个地方的笑点到底在哪,自己错过了什么吗?

有些人觉得这种笑声非常有利于烘托气氛,带动观众的欢乐。是可以存在的。如果是现场录制,对于演员的表现也起到了一些激励的作用,掌握好表演的顺序和节奏。中国的第一部采用罐头笑声的情景喜剧是《我爱我家》采用的便是现场录制笑声。

而且,如果有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很好笑,自己看到的话,只是觉得有意思,如果很多人一起看的,有些人笑得很大声,那么你也会笑的很开心。这就是笑声的传染作用。

罐头笑声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一些很难get到的笑点,他会提醒你,如果没有笑声的话,大部分人会一带而过。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罐头笑声是媒体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因为它将观众视为好像是在有趣的事情上需要被告知的羊。

即使事实上这不是很有趣。这可能是改变喜剧,特别是情景喜剧,我的意思是,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搞笑的滑稽,至少对于前两到三个回合,如果你有人像背景中的疯子一样笑,就好像在一个戏剧。

突然间,一个声音在背景中,“这是可怕的!或“他看起来内疚!” 看起来像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

有些节目被滥用,他们希望不断增加笑声,这样会越来越愚蠢,他们以为会很有趣,而不是。很多生产者想要笑声几乎比对话大声一样,这是一个工具,就像音乐一样,像声音效果一样,就像对话一样,一起结合在一起,使一个节目流动起来,并且有一个很好的步伐,这是所有的时间。

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一个执行良好的罐头笑声可以是艺术作品,为更大的艺术品做贡献,我们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来研究它,它满足了行业的需求,我们不期望成为剧情的主要成分,它只是将伟大的电视节目中难题的一部分。

第3个回答  2008-09-01
十年情景非喜剧

文/老于/三联生活周刊

2002年12月,在北京西郊一座外表酷似仓库的建筑物中,号称中国第一部西北风格的情景喜剧《西安虎家》正在拍摄中。仓库正中是一个半半拉拉、被开肠破肚的院子,墙壁不是泡沫的,就是胶合板搭的。为观众熟知的喜剧演员李琦忙得一脑门子汗,不时有助手过来,拿两块毛巾给他擦光头。《西安虎家》是英氏影视艺术有限公司的第十五部作品。今年同时在播放和拍摄的情景喜剧还有刘威的《老威的X计划》、英壮的《候车室的故事》以及几部赶着过年的连续剧。

1992年,一个结束和一个开始

1992年,《成长的烦恼》拍了最后一集。根据中国情景喜剧网的调查,10年后,它仍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以四成的投票率远远超过第二名《我爱我家》。一则关于扮演大儿子迈克的演员似真非真的消息还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它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型的家庭关系和教育观念,网友在给中国情景喜剧网的留言中说:“家庭教育方式还能如此民主、平等。没有打骂,父母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仅仅在物质上,还有更重要的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情景喜剧的启蒙。至少让我们习惯了不知从哪里时不时传来的笑声。

英达说他在美国留学时参加过情景喜剧的拍摄,被这种新颖的电视节目吸引,想把它拿到中国来。回国的两年间,他边做演员边向别人推销自己的想法。1992年11月5日,英达、王朔和已故剧作家梁左共同策划了《我爱我家》——一部到2002年,说起情景喜剧,头一个冲到人们嘴边的电视连续剧。那个每个人都碎碎叨叨的贾家让中国电视观众感到了空前的轻松。不过,在拍摄之前,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王朔倒是曾经给肥皂剧起了个中国化的名字“室内剧”——后来就直接从英文situation comedy直译过来,称为“情景喜剧”。英达说他当初花了最大力气的,是让别人明白他到底在说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其实,直到今天,也不一定有多少老百姓了解情景二字到底指的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观看和评价这种附带笑声充满笑料的系列短剧。

英达想过《我爱我家》会成功,他甚至很有野心,希望能达到万人空巷的效果。可是刚播出时,观众,尤其是南方的观众并没有如他所愿,甚至被评为当年度最差电视剧,英达也成为最差导演。《我爱我家》的人气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到现在,它简直成了衡量别的情景喜剧的标准。有的观众说:“我认为《我爱我家》是最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它贴近普通人生活,角色性格也十分丰满。国产情景喜剧至今还没有看到能和《我》剧一较高下的。”但十年后,英达说他不觉得这个头开得好。后来的很多导演或多或少受到了误导,或者是被其成功唬住。

《我爱我家》后能称得上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不多。出现了有好开头,但后继乏力的情况。这段时间,倒是像《爱情是什么》这样的韩剧开始占领观众。而美国情景喜剧则通过盗版DVD大热起来。由于《老友记》头几部销势良好,盗版商一鼓作气把剩下的几季一直到最新的第八季统统做出来。一个小店老板估计,单是他那里就卖出1000多套《老友记》。同时出来的还有《性与城市》,甚至1991年开拍的《为你疯狂》甚为无聊的头两季也出现在市面上。连带而出的,是美国HBO电视台的其他几个知名的情景喜剧或非情景喜剧电视连续剧成为盗版市场上的热销货,比如《黑帮家族》、《白宫群英》和《兄弟连》等等。但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情景喜剧填补的并非是整个中国观众需要的市场。不过至少它们是热闹的。相形之下,一直在努力的大陆情景喜剧不断有新戏出来,却再难形成全国范围内讨论的盛况。

给老姑娘来盘好吃的菜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艾因汉姆不喜欢电视观众的状态,比如当你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要欢呼流泪时,却发现周围空无一人,自己的反应显得傻乎乎的。在他看来,电视观众就像英国乡下的老姑娘,出去旅游一番,回来后也能兴奋地滔滔不绝地说上一阵,但对她们的生活有改变吗?没有。然而退一步说,即使电视观众就是老姑娘,但老姑娘也有老姑娘的口味,也需要吃好吃的菜。而且情景喜剧这样“短、平、快”的娱乐方式极为符合现代人快速的文化消费习惯,那么,目前的国内情景喜剧算不算好吃呢?

细数下来,曾经出现过的情景喜剧也有不少了:《中国餐厅》、《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闲人马大姐》、《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电脑之家》、《欢乐家庭》、《临时家庭》、《起步停车》等等。其中有受到好评的作品。以北京电视台630剧场的播放情况为例。1999年,北京电视台开始开发6:30到7:00这个时段,半个小时的情景喜剧显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从开始到现在,在该剧场播放过《闲人马大姐》、《幸福街》、《网虫日记》、《天才保姆》、《中国餐馆》等。《闲人马大姐》受欢迎,据630剧场的责任编辑严澍介绍,其收视率达到7%(英达补充是7%~9%,高的时候甚至超过10%),超过某些黄金档播出的电视节目。但由于是边拍边播,制作的进度赶不上播出速度,用后面几部电视剧来填充,效果都不太行。不行的有的停了,有的在改进,《幸福街》正努力改造成《新幸福街》。新播出的《男人四十跑出租》还算不错,有4%收视率。但它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景喜剧了,加入了大量街景,更靠近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了。630剧场在全国20多家电视台播放,除了北京的播出时间比其他地方早27分钟外,内容是一样的。它的统计数字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数字说明大部分的情景喜剧不是那么美味。

菜不美味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情景喜剧至今在艺术界的地位像个玩杂耍的,未能在电视台和理论界受到重视。情景喜剧在电视台一般只能占所谓的垃圾时间,所谓下班晚点儿睡觉早点的人都看不到电视的时间,客观上造成收视率不高。而在美国,收视率决定一切,受观众欢迎的情景喜剧完全可以占有黄金时间,即使观众不说,广告商也会提出要求。理论界则少有论述是关于情景喜剧的,国内惟一一个个专门的情景喜剧网站是个人办的。站长冯冰说:“2000年的时候,本想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关于情景喜剧方面的资料。可是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类英文情景喜剧网站相对的是,这方面的中文网站数目却几乎为零,于是萌生了做一个情景喜剧专业网站的想法。”

在冯冰看来,责任既有厨子的也有吃客的:“国内情景喜剧作品不少但精品难找,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没有高水平的编剧群。自《我爱我家》的编剧梁左先生去世后,这个情况显得尤为严重。很多编剧简单地把情景喜剧等同为搞笑,只是拿一些劣质的笑话加上罐头笑声来敷衍观众,这样的态度自然难出精品。二是缺乏相应的观众群体。美国从1951年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露西》(I Love Lucy)开始,就不断推陈出新,用一代代优秀的情景喜剧编剧培养出了一个庞大的情景喜剧观众群,而庞大的观众群又用高收视率‘养起’了优秀的编剧和演员,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我爱我家》后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丢失了很多原本忠实的情景喜剧观众,还把剩下的情景喜剧Fans也‘赶入’了欧美情景喜剧的怀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浮躁的问题是整个电视行业的毛病,岂止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创作规律上的特殊要求,使得它处于樱桃好吃树难栽,情景喜剧好看但是不好拍的境地。好看现在几乎是各个行业的首要追求。张艺谋在《缘起》中对李连杰说《英雄》首先是要拍得好看,让普通观众能接受。情景喜剧要拍得好看似乎尤为困难,英壮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情景喜剧是比较纯粹的喜剧,比一般的喜剧有高了一步,它要让大家高频率发笑,这就更难了。它要求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钟就必须让观众发出笑声来。一般戏剧怎么能做到这点。现在大部分行业都是见利就走,一哄而上,但情景喜剧为什么没有造成这种局面?就因为它难,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抱有希望。

今年11月,一批参与情景喜剧拍摄的导演和演员聚在一起,为庆祝大陆情景喜剧10周年举办了庆祝活动。在他们为此发表的甘苦谈中,看得出他们在努力,但看不出找到了什么有效而可行的方法。一些也许是他们在《我爱我家》后即意识到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没有成熟的编剧等等。而另一边就是口味越来越刁的“老姑娘们”,他们坐在电视机边上,等着上一盘好菜来。创作的苦是不在他们考虑之中的。

喜剧的困惑

关于“情景喜剧”,留美作家张辛欣介绍说:这种戏外笑声,是六十年代初期在发达国家出现的。据来自心理分析的统计,人在集体状态的笑声里,容易发生笑声,于是在戏外用笑声刺激电视前的孤独者——观众。而以家庭内景——集中于客厅里来回耍贫嘴的剧,五十年代就出现了。

九十年代,这种“耍贫嘴的剧”,终于在我国呈燎原之势。最早将“耍贫嘴的剧”介绍到我国的当属留美归来的英达,并冠以“情景喜剧”的学名。一部《我爱我家》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同时,更让投资人喜笑颜开。一直在市场上被低迷状态困扰的电视剧制作商们,可谓柳暗花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低成本的情景喜剧。

于是,《电脑之家)、《欢乐家庭》和《临时家庭》等各类的“家”便一洪而起、遍地开花。“情景喜剧”的学名不再庄重,实实在在地成了“耍贫嘴的剧”。

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出现之前,值得一提的是《编缉部的故事》。由于演员表演风格和整体形式具有以往“喜剧”根本不具有的特色,它成功了。但我们更多看到的一些贴上“喜剧”标签的影视剧实在不能令人恭维。它们基本是沿用五十年代的陈旧手法,以后更固定在一个模式中:男演员必秃头,女演员定肥胖,男角中途要反串文角,故事靠误会发展,两人走路要撞个满怀,装哭卖傻更是缺一不可。与这类“喜剧”相比,“家”系列的喜剧无疑是大大地朝前跃迸了。

受这种情景喜剧的影响或商业的诱惑,目前风起云涌的“贺岁片”又加剧了情景喜剧在中国的未老先衰。也以“明星加盟”当幌子的“贺岁片”,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那些奉献给过节观众的“喜剧”,套用的是情景喜剧的对话方式和成本低廉的窍门,添入的是一些市井俚语及格调粗俗的玩笑,丢掉的恰恰是情景喜剧的幽默特点和讽刺风格。

目前,情景喜剔的名声已因为过多的伪劣假冒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但是喜剧却不能因此而绝迹,正如即使有害死人的假酒也不能从此不再生产真酒一样,喜剧应该,也必然不会诞生。因为观众需要或者干脆说是市场需要。

几年前,有相当多的人把喜剧的庸俗化归罪于王朔,说是受了王朔“调侃”之风的恶劣影晌。现在,随着王朔的“消失”,持这一论点的批评家感觉有些无的放矢的迷茫。但造成萎靡不振的病根依然在折磨看喜剧那孱弱的肌休,具最明显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幽默和智慧。

文/马特尔

“我每一次都是按6点掷的”——专访英达

对于中国的情景喜剧,英达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了。英氏影视艺术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大陆情景喜剧最大的供应商

记者:会不会把《西安虎家》拍成另外一部《我爱我家》?

英达: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我爱我家》讲的是代沟,而《西安虎家》把西安人当作一个整体,讲的是他们跟时代之间的冲突。在《我爱我家》里,人和人之间多数是互相抽对方脚底下的砖头,而《西安虎家》的笑料不出在这里,里面的人物不相互“刨活儿”,它主要出在人物的自高自大上,有点夜郎心态。

记者:美国情景喜剧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关系,而是建立在后天共同的活动环境基础上。

英达:我觉得把情景喜剧搬到中国一定要注意本地化。美国《老友记》等一批情景喜剧不是以家庭为基础——但你仔细看它还是家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的社会结构所决定。但中国人不是特别接受这样组成临时家庭,或者变形家庭的情况。现在在中国只有一小撮人(尽管这批人掌握了话语权)过这样的生活,能欣赏这样的情趣。但对广大的电视观众来说还是很远的。我们做过几个尝试都不成功,比如传媒大王默多克投资的《欢乐家庭》。事实上,国外的大部分情景喜剧还是家庭式的。

记者:作为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你对中国现在情景喜剧的现状有什么看法?

英达:我认为人们在谈情景喜剧时有偏颇。在制作时不能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方式,它必须贴近生活,而且有足够大的量。完全要求质量精,投入大,实际上却不能满足百姓的要求。

记者:你怎么能让观众笑?观众的胃口现在已经被败坏了。

英达:有技巧性的方法,但观众往往会骂你。不好的情景喜剧在国外也有。我认为观众应该看好的作品。如果要我推荐,就看我自己那几部比较好的作品。

记者:有没有总结过《我爱我家》为什么能够成功?

英达:我们也分析过。但这是一个综合因素,跟观众当时的心态和环境都有关系。观众现在看到情景喜剧,没有当初看到《我爱我家》那样的惊喜。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好的作品跟轰动效应是不能划等号的。这跟掷色子有点像。我只能说我每一次都是按6点掷的,但最后结果很难说。

记者:《我爱我家》的成功好像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英达:我觉得《我爱我家》这个头开得好,也开得不好。好是拍得不错,观众喜欢看。最起码给情景喜剧戳了一个标高在那里。不好的是可能戳得太高了,使得包括我在内的人都很难超越,让这个活变得很难干。干完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哎,这个不如《我爱我家》。其他的艺术品种好像还没有这个现象。

记者:如果再让你开一次头,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形式?

英达:应该离《我爱我家》不是很远。但我会选一些更细致入微的。《我爱我家》其实给后来的情景喜剧带来了不是很好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称之为“乱炖”或者“大锅菜”。家里的人员很多,《我爱我家》里加起来一共9口人,里面很多戏都是大家哄,图的是味道重而杂。其实这不是高手所为,也很难深入探讨一些问题。好的情景喜剧,应该是两个人的戏就特别好,不应该有那么大的阵容。

记者:好比一个初级的厨师,只要材料好且足,就能做出好吃的。

英达:对。但给后人造成的结果是不会做小炒了,全都是一个味儿,大锅熬。

记者:《我爱我家》的语言出彩,引起其他情景喜剧的模仿,却常常显得矫情。

英达:我认为目前的情景喜剧成也语言败也语言。《我爱我家》的风格比较鲜明,这都是承袭了《编辑部故事》乃至王朔其他作品的风格。当时我们也没有别的可借鉴的,就沿着王朔铺的路往前走。实际这条路是非常窄的。幸亏后来加入了梁左好辩的一面,才使得我们跟《编辑部的故事》略有不同,否则就会成了它的一个奇怪的翻版。这条路能走多远呢?我们当年到南方,发现南方的观众听不懂,不知道里面在说什么。这种情况让我忧心忡忡,因为我只靠语言了,没有语言我就什么都没有了。情景喜剧只能靠人物和语言,幸亏《我爱我家》里有个老干部傅明形象,我就靠这一个人把一部戏给立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以后我开始尝试另外四种不同的方言。大的方言语种,我打算一种拍一部。当然还有人物和情节。

记者:外国情景喜剧大量进入国内,会不会提高观众对它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英达:绝对不会,至少在十几年内不会。能够买得起,并且看乐了的观众只占非常小,是可以忽略掉的比例。几个白领和娱记我们可以完全不予考虑。能够看懂笑话并跟着乐的人太少了,因为那些笑话里有很多典故。小撮精英离唤起民众还远着呢。

记者:跟《闲人马大姐》同时段播出的其他几部情景喜剧收视率不是很理想。

英达:我对此忧心忡忡,绝对不是沾沾自喜。好像(情景喜剧)只有在我手里才能勉强活着。就好像是一堆大火,我点着之后就可以抽身而退了。但现在不行,我必须不断加柴火扇风,手稍微慢点,眼看着这火就不行了。这是怎么回事?

记者:是作品的质量问题吗?

英达:有质量问题。喜剧太难了。首先就是抓不到一个剧本,它需要积累和技巧,否则好好的笑料到你手里也完了。我在里头扑腾了这么多年才摸到一个边儿。

《成长的烦恼》十八感人镜头

1.mike成功的演出完《小镇》并接受了家人的赞誉后,一个人在后台仰望天空,这时一颗流星划过,mike对着流星微笑。

2.最后一集中,maggie匆匆赶回已经搬空的家中,将搁在壁炉上的全家福带走,一行被全家福遮住的刻在墙上的字显露在镜头中:Mike Seaver was here

3.mike的戏剧老师在和mike推心置腹的交谈后,留在无人的舞台上,说:“这个世界是个大舞台,男男女女都是演员,每个人有不同的入口,也有不同的出口”,然后将所有的灯光关闭,离开舞台。

4.carol第二位男朋友车祸身亡那集:mike先从电话中知道了噩耗,carol回来,mike告诉了她,开始她认为mike不该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可后来在mike越发严肃的表情中只能痛苦的接受事实。

5.波纳真的去参军了,在mike的阁楼下,波纳老爸的小喇叭又响了起来,真的要离别了,拥抱,再致以军人的礼仪。谁都拥有过相似的经历。

6.夏威夷的海滩上,只有两个预定的座位(jason,ben),jason的让全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计划眼看就要落空,可是奇迹般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又纷纷折回(包括bobby和夏威夷女孩和她的孩子),大家仿佛刹那间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7.往事回首,ben又变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猫眯般的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正对他说道:“我的小南瓜,我不是必须去工作,而是我喜欢去工作……”

8.有关毒品那集的结尾处:mike坐在了镜头前的桌子上,波纳等参加那个party的人构成了镜头的背景,mike说:“不是有谁来雇我做广告,毒品是一种……”。这时屏幕的下方打出“Kirk Cameron”,他已不是以mike的角色在和我们对话,而是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告诉我们毒品的危害。

9.seaver家被盗了,Jason站在那个不常被拍到的门口,听见呼啸而过的警车发出的警笛声,皱了皱眉头,把门用力锁好。

10.Mike鼓足了勇气进入了教堂,却发现教堂中空无一人,一个牧师(好象是牧师)走向他,交给他一封信,Mike开始读了起来,荧幕的右方闪现出Julian的脸庞。

11.Mike当了老师,去贮藏室找一件古老的教学道具,当他推开门时,发现一个你我都很熟悉的身影,是的,Luke就住在那里,那时让人同情的孤儿。多年后当他成为一个抽不出时间的大腕时,不参加GP电影版的演出也自然能让人理解。

12.情满渡轮(上,中,下):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爱情肯定有不同的理解,当他们经过三集的挫折,矛盾,最终互相理解,达成一致后,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分,他们一对对的(ben除外,他和一大群瑞典姑娘在一起)靠在游轮的栏杆上,迎着海风,夕阳的余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13.大停电:ben和chris在家里,一直感到孤独,没有玩伴的chris发现小哥哥不仅喜欢大姑娘,同时也喜欢自己这个小妹妹,而ben更是发现了chris的可爱之处;mike,cate,carol,杜瓦得被杜瓦得设计的电门困在一个房间里,本来这应该是一个无聊的时刻,现代人离不开的生活源泉—电,没了,再加上mike本来就讨厌有点傻的杜瓦得。可结局却是杜瓦得弹起了那种怪异的吉他,四个年轻人合唱着他们共同喜爱的一首歌,当生活归于原始,人们也许更能相互理解,相互接近,相互友爱。

以下几个场景是我自己总结出来补上的,各位还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或者写出你认为感人的场景继续补。

14.情人节之夜,Mike在送Kate回家之后,又回到了La Village餐馆与July见面,两个人一同回想起分手的那天,说明心迹后又紧紧拥抱在一起,然后互道“再见”。

15.《旧梦重温》:外公独自来到SEAVER家,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向自己的孩子告别。晚上MAGGIE与老人来到后院散步,慢慢荡起的秋千上隐约闪现出自己儿时的影子,一股浓浓的父爱又扑面而来,直沁心扉。

16.《欧洲之旅》:MIKE与那位被他骗到欧洲旅游的加拿大女孩一同流落街头,两个从打打闹闹,到相互照顾,共渡难关,并且乘坐热气球一一实现了姑娘的欧洲之旅计划,最后两个人在巴黎的公园里拥抱告别,各自乘飞机离开。两位少年的一段纯洁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17.Mike离家出走了,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开着他的老爷车上路。背景音乐旋律优美,歌词也非常符合当时的情形,但听起来并不轻松,正如Mike脸上的表情,兴奋却又带茫然。路在前方,但黑夜里却看不清未来的轮廓,不禁令人为我们这位正逐渐长大起来的帅哥担心。

18.《成长的烦恼》片头,熟悉的旋律,熟悉的面孔,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生活场景,这一切怎能不令人感动??

(文/波纳)
第4个回答  2008-09-01
后期用录音加进去的,烘托气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