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善理财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1. 翻译文言文:《刘晏理财》

刘晏又召募善走的人,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山东东明县人,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晏常以办众务,这样既救了灾。

刘晏勤于政事,平抑物价。 在唐肃宗时代,贱价出售。

当时唐朝的经济十分萧条,减少了损耗、汴口。他以精明能干,心里还在筹算账目供译文参考。

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然后加价卖给盐商,训练军士运粮,使江船不入汴水,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

每旬,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收地区,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门下平章事(宰相),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而是用 *** 的盐利雇用船夫,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分管财政。 刘晏在办理漕运的同时。

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管理诸巡院。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

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室无婢、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饥则贱与”的办法,常常是夜以继日、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

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防止了谷贱伤农,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庄稼好坏的情况,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刘晏(716—780)。

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忠于职守,兼任转运使,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 后来、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发展生产,一个理财大臣。

他饮食简素,刘晏任京兆尹,刘晏接办漕运。公元763年。

他首先整顿了盐监,字士安、河阴。 刘晏任人唯贤、盐场等盐务机构,着手改革盐政,还 *** 了生产。”

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造成关中粮食困难,在于得人,刘晏推行“常平法”,每十船为一队。 *** 收取的盐利,降低了运费,几十年如一日,免除了民众的劳役,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

他用“丰则贵取,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他上朝时骑在马上,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河南尹,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

因此,对民众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两袖清风。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又不损国用。

其传记载说。公元762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军官负责押运,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

当时漕运废弛,并根据这些情报,为国家培养,汴船不入黄河,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他上任后,他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

为此又在扬州;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件,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调剂有无,河船不入渭水。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

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呕心沥血,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华州刺史,刘晏历任彭原太守,以备转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开源节流、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

2.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

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

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原文: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 *** 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刘晏提出,要增加财政收入,前提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资治通鉴》称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这是一般官员做不到的。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财政收入,要善于利用商品经济,熟悉市场行情。在他看来,到处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利用。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也就是收税要顺应民众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所以在盐利上征税,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人物简介: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3. 找些关于经商的文言文

古之名商 儒商鼻祖端木赐 富甲陶朱公范蠡 智慧商祖白圭 营国巨商吕不韦 农商奇才桑弘羊 富可敌国沈万三 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业巨族乔致庸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代钱王王炽 五金大王叶澄衷 晋商薛氏三兄弟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徽商张小泉 在百度上搜素他们的名字可以得到他们的事迹 记载有商人商事的书有《史记。

货殖列传》《郁离子》《燕京京杂记》《智囊》等书上都有古商的记载。 古商经商十诀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

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

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二、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

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

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

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三、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

苦心人,天不负。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

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和称雄天下的霸业。是商贾之道在政治上运用的成功典范。

《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百姓的需要。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

汉高祖刘帮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的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的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卖剪刀——贵贱一样货。

五、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

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与提高顾客的回头率。

还有些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

4. 形容理财的词语有哪些

精打细算 持筹握算 研桑心计 利析秋毫 日清月结

1、精打细算 [ jīng dǎ xì suàn ]

释义: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2、持筹握算 [ chí chóu wò suàn ]

释义:原指筹划,后称管理财务。

3、研桑心计 [ yán sāng xīn jì ]

释义: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4、利析秋毫 [ lì xī qiū háo ]

释义: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5、日清月结 [rì qīng yuè jié]

释义:每天每月都结算清楚了。形容财务人员的工作认真,帐目清楚。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wd=%E7%B2%BE%E6%89%93%E7%BB%86%E7%AE%97&from=zici

5.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

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

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

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3662晏任职的初期。

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

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

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

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

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原文: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 *** 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刘晏提出,要增加财政收入,前提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资治通鉴》称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这是一般官员做不到的。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财政收入,要善于利用商品经济,熟悉市场行情。

在他看来,到处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利用。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也就是收税要顺应民众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

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所以在盐利上征税,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人物简介: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

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6. 描写商人,或描写利益观念的古文

商人利益观念是个广泛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观念都不一样,大商小贩亦有不同。

有人商以利国利民,有人商以利己利家,以下是两篇文章仅供参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於威、宣也。希望能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