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丁峡谷确切涵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关于马克思引用的“卡夫丁峡谷”这一概念,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解释认为它象征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可以直接跳过资本主义阶段,从前资本主义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阶段。第二种理解则将其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指前资本主义国家可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涉及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双重变革。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查阅马克思与查苏利奇的通信。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正值俄国废除奴隶制,迈向资本主义。俄国学者和政论家围绕《资本论》中的历史必然性和农村公社命运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881年,查苏利奇致信马克思,希望他解释农村公社可能的命运以及各国是否必须经历资本主义阶段。马克思为此撰写了多份草稿,最终在给查苏利奇的正式回信中澄清,马克思的分析集中在欧洲国家,强调俄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得它不必经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即不必通过资本主义阶段的所有困难,可以直接引入资本主义的成就于农村公社。



然而,若将“卡夫丁峡谷”简单解释为资本主义制度,这显然是语法上的错误,并不符合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描述。实际上,马克思认为“卡夫丁峡谷”与资本主义生产有关,但并非其全过程,而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灾难,特别是由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矛盾引发的经济危机。这回答了查苏利奇关于历史必然性的问题,即所有国家不必经历资本主义的每个阶段,而是可能通过类似农村公社的方式,避开资本主义的“可怕波折”,直接应用资本主义的成就。





扩展资料

“卡夫丁峡谷”(Kafdin Valley)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