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不立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失信不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拓展资料:

一个轻易许下诺言的人,那么他一定很少去遵守信用。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执政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信最本质的含义是对自己的所有言行所负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乃至个人要取得尊严和威信的最基本保证。诚实守信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人袼境界,要求人们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诚实不欺。恪守诚信不但是一个人的处世立身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安民治国之道。

当然,信守诚诺并不是无原则的,而要善辨是非,分清善恶。如果是做一些有害人民、社会,国家或他人的坏事,那最好是不要守信,讲义气,反的要挺身而出,阻止可能发生的亊,做一个不愧于社会,不愧于他人,有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诚信是立身之本。所谓诚信,孔子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然现实生活中,诚信者寥寥无几,骗人骗己者俯拾皆是。人生最大的欺骗,不是骗人,骗人者,而是骗已。骗人者,至少让他人长了经验,再说了,这个社会本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诚信拆开来,是诚实守信。人际关系中,信任是合作的基石,符合人类天性的安全感需求,无法想象对一个不信任的人委以重任,也无法想象跟一个不信任的人密切合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